检察干警向学生普法。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戴上VR设备体验模拟庭审,法律的严肃感扑面而来;法治副校长讲的校园欺凌案例,让我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刚走出玉屏自治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学生小杨,提起这堂特殊的法治课,眼神里满是新的感悟。
近年来,铜仁市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精准普法、队伍建设、创新帮教”三大核心举措,推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从“单向灌输”升级为“互动体验”,从“事后补救”延伸至“全程守护”,用检察温情为少年儿童撑起一片安全、清朗的法治晴空。
精准普法 让法治教育活起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法律知识的接受度天差地别,绝不能用一套内容讲到底。”谈及普法思路,铜仁市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干警的话道出了关键。基于此,铜仁市检察机关创新打造“基地+课堂”模式,让法治教育实现精准滴灌。
2024年6月,铜仁市首个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玉屏自治县正式投用。基地内,虚拟VR体验、互动电子屏等设施一应俱全,沉浸式的体验让法律知识不再枯燥。截至目前,该基地已累计接待学校师生、未保部门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8000余人次,成为当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
与此同时,铜仁市检察机关持续做实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精心选派167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干警兼任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传。针对校园欺凌等未成年人高频风险问题,法治副校长们摒弃“照本宣科”,通过鲜活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方式,让青少年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法治观念。
在教育形式上,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普法模式更显多元。线下,除传统的集体普法、法治进校园活动外,庭审进校园、法治教育基地实地观摩等创新形式,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并且所有活动均会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教育层次量身定制课程,确保普法精准对味。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检察机关持续推出优质普法产品:2022年,铜仁市人民检察院在公众号开展“保护少年的你・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展播精品法治课程与微动漫;石阡县人民检察院则通过抖音“小茶苗”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普法视频、开展“家庭教育”主题直播,单场直播观看量超6万人次。
队伍建设 让保护力量强起来
“做好未成年人普法,既要懂法律,更要会和孩子沟通,才能让法治观念真正入脑入心。”这是铜仁市检察机关打造普法队伍的核心准则。
为提升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铜仁市检察机关紧扣未成年人保护职责,以“专业化、多元化、精准化”为导向,全力加强普法队伍建设。一方面,选拔未检业务骨干组建法治宣讲团,通过定期开展案例研讨、模拟授课等专项培训,推动检察官从“法律专家”向“普法能手”转型,打造出一支懂法律、善沟通、会引导的核心普法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以品牌力量放大普法效应——松桃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组建“苗乡小花鼓”未检团队,印江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成立“未成年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暨“梵西小翠芽工作室”,碧江区人民检察院创建“阳光少年・未检e站”并开通同名微信小程序,形成以铜仁市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为中心,各区县人民检察院打造各具特色的未检品牌矩阵,这些特色品牌在未保与普法工作中持续释放活力。
依托“法治副校长”机制,普法团队还深入校园开展“沉浸式”法治课堂,针对网络安全、权益保护等热点问题定制课程;万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情景剧+模拟法庭”模式为载体,打造原创普法情景剧《黎明前的曙光》,让学生在情景剧中“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借助“铜仁检察”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普法,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矩阵,为青少年稳稳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
创新帮教 让迷途少年归正途
“谢谢检察官叔叔,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在石阡县困牛山红色基地的陈列馆内,一名涉罪未成年人在参观后向检察官真诚忏悔。
面对涉罪未成年人,铜仁市检察机关不搞“一刀切”的惩戒,而是创新构建“红色教育+志愿服务”帮教体系,用暖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回人生方向。
石阡县人民检察院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重走长征路、参观红色陈列馆,让革命精神浸润心灵、唤醒责任;碧江区人民检察院则联合社工组织,带领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他们走上街头协助维护交通秩序,走进养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帮助别人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很有用,也明白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名参与帮教的未成年人这样说。截至目前,通过“品德教育+社会实践”的帮教模式,已有多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或走上工作岗位,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未成年人保护永远没有终点。”铜仁市检察机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创新,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如今,从校园里的生动法治课到线上的普法直播,从特色未检品牌到温情帮教行动,铜仁市检察机关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检察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