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年轻的心,为热爱而步履不停
——记修文县第三小学青年教师王洪方
王洪方对学生进行辅导。

  ■ 记者 张永霞 通讯员 李定林
  在修文县第三小学教师王洪方的办公桌上,一本日记本静躺其间。随手翻开,密密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师爱的温度:那是无数次家校沟通的耐心,是促膝长谈的真诚,是赠书寄语时的期许,也是护送学生回家路上的牵挂。这不仅仅记录着她与学生阚青青(化名)之间的温暖点滴,更是修文县第三小学践行“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理念的生动注脚。
  初登讲台时,面对教育这片广阔而陌生的芳草地,王洪方与所有新手一样,渴望快速成长。她积极争取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以此开阔眼界;在校内,她虚心向前辈请教,并利用周末与一切空闲时间,借助网络为自己充电。她笑言,古人善用“三余”,而她则抓住了“三空”——平时空闲、周末空闲、夜晚空闲,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让自己迅速从一名“教育新兵”成长为游刃有余的“教学熟手”。
  班级管理,是她最为着迷的领域。在她看来,一个理想的班级应如一方美丽的池塘,既有鱼游浅底的欢快,也不乏蜻蜓立荷的自在。为此,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将中队命名为“星辰中队”,寓意每个队员都如星辰般独特闪光,集体则如星空般包容共生。在班干部选拔中,她别出心裁地让学生在一张A4纸上描绘自己的性格、特长与班级理想,通过公开演讲,选出在同学中享有威信的班委。教师的监督与引领同样不可或缺,每周一的早读课是她与孩子们的“复盘”时光,总结上周得失,明确本周方向,让孩子们在相互监督中知所行止。一年下来,她的班级氛围“严肃活泼”,管理“收放自如”,她也俨然成了一位班级管理的“得道高手”。
  “教育需要多一点‘童心’。”王洪方常说,“要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与他们想在一起、做在一起,成为‘大孩子’和‘孩子王’。”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她必先以身作则;倘若自己“违规”,也欣然接受与同学一样的“处罚”。这份言出必行,让她在学生眼中更像一位亲切无间的大姐姐。她亦懂得适时“示弱”——“老师没办法了,你来帮帮忙”“谁能借我支红笔?”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班干部,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孩子们在获得尊重与实现价值中茁壮成长。
  “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沙地,水源再丰沛也难滋养生机。”王洪方如此比喻,她将这份爱化为日常工作中力所能及的关怀。学生袁媛(化名)因家庭原因性格孤僻,学习懈怠,却写得一手好字。王洪方通过家访洞悉其心结后,便时常找她谈心。在袁媛生日那天,一张悄悄夹在书中的贺卡,瞬间融化了女孩冰封的心。课后,袁媛冲进办公室为她过去的行为道歉。王洪方趁势引导:“只有读书,才能带你去看更远的世界。”自此,袁媛的学习态度彻底转变,成绩一路攀升。
  王洪方深信,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她坚持推行“新知日日清”,要求作业审题认真、书写整洁。学生朱小博(化名)因疫情网课期间疏于管教,识字量堪忧,学习吃力。她便每日额外要求他认读并书写两个字,风雨无阻,直至毕业,有时甚至陪伴到晚上七点才送他回家。学业进步之余,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王洪方时常检讨自己“太狠”,然而这份“狠劲”,却是对学生未来最深沉的负责与关爱。
  “教育是场双向奔赴,若无家长配合,终将是教育者孤独的‘独角戏’,热闹却难免残缺。”为此,她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电话等方式,随时为家长提供亲子相处的“小锦囊”,并持续反馈孩子的积极表现——一次大胆的举手,一份工整的作业,细微的进步都能点燃家庭的信心。面对内向胆怯、学习落后的李小雨(化名),她一方面鼓励孩子,一方面指导家长关注情绪,每周保持两次深度沟通,甚至从家长朋友圈寻找话题拉近距离。一学期后,孩子变得敢于发言,成绩也显著提高。
  入职三载,王洪方已崭露头角。她连续两年获评年终考评“优秀”,更揽获多项荣誉:2022年修文县禁毒活动微课比赛一等奖、2024年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比赛二等奖、2025年春季学期“民族团结一家亲”班队课一等奖。她所执教班级的学业成绩,更是从全县第五十三名跃升至前十。
  “教育于我,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摸索。”这位青年教师坚定地说,“我愿持续探寻与孩子们相处的独特密码,在与他们共同的成长中,让生命的价值因教育而熠熠生辉。”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