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点
第05版:法院周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交安
第08版:区域
标题导航
小心“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
“类标准”“00支棉”全是假的! 买到直播间造假床品如何维权?
共打“李鬼” 还需“码”上治
网友评论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打“李鬼” 还需“码”上治
标价两三千元的“高端四件套”,合格证随手贴,“160支贡缎”实测仅三四十支,连检测报告都带着假二维码——近日,媒体曝光的家纺市场乱象,戳破了“高端”伪装,更暴露了监管的短板。要根治这一顽疾,光靠事后查处不够,关键得让“一品一码”溯源技术“补位”,用“码”堵住造假漏洞。
当下的造假链条之所以畅通,核心是“难溯源”给了商家可乘之机。浙江某家纺市场抽检10批次产品,6批次虚标支数;江苏南通查封7389套问题产品。这些数据背后,是商家“标签随便标”的失信,更是消费者想查却“无路可查”的无奈——没有全流程溯源,低等级商品换个包装就能伪装成“高端货”,即便监管部门事后追查,也得发协查函、找源头工厂,耗时又费力。
“一品一码”恰恰能补上这个漏洞。若像南通从业者邰女士建议的那样,让每套四件套都带专属“身份证”,从棉花采购、生产加工到质检,每个环节都记录在“码”上,消费者扫码就能验真伪,商家再想虚标支数、伪造标签,无异于自投罗网。这不仅能让监管从“事后追惩”转向“事前预防”,更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不再担心“花高端钱买低端货”。
当然,“码”上治不能只靠技术。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牵头推动,把“一品一码”纳入家纺产品准入要求,扩大支数检测等强制范畴;另一方面,平台和市场也得扛起责任,不能再“只收佣金不担责”,要把溯源码作为上架前提,让问题产品无处遁形。毕竟,技术是工具,只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码”真正发挥作用。
打假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唯有靠“码”筑牢防线,靠协同压实责任,才能让“高端四件套”的“李鬼”们无处藏身,还市场一片清朗。
(来源:广西新闻网)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