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铜仁市应急管理局探索“三融合”模式
将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开展应急救援实操培训。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以前总觉得安全生产是老板的事,直到参加了应急管理局组织的法治宣传活动和应急救援实操培训,才知道规范用电用火、遵守安全规则,既是关爱他人、更是爱护自己。学会心肺复苏、懂得火灾逃生,关键时刻能救自己、救家人!”近日,在铜仁市某社区的应急技能培训现场,居民王大姐边练习创伤包扎边感慨道。这一幕,正是铜仁市应急管理局以“三融合”模式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筑牢安全防线的生动缩影。
  长期以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难、从业人员法治意识薄弱、安全宣传覆盖面不足等问题,如同悬在安全生产头顶的“利剑”。为破解这一难题,铜仁市应急管理局创新探索“平台融合、品牌融合、集群融合”的“三融合”模式,将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零散传播”转为“全域覆盖”,让安全理念真正走进企业车间、社区楼栋、校园课堂,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平台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
  “打开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最新的安全提示,在家里还能收到特殊天气的预警信息,安全知识真是无处不在!”市民李师傅的感受,源于铜仁市应急管理局对宣传平台的深度整合。
  该局以自有平台为核心,持续强化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铜仁应急管理》杂志的运营,实现信息“即时更新、精准推送”,年均发布法治宣传稿件超2100条,《铜仁应急管理》季刊累计发行20期,构建起常态化传播主阵地。
  同时,该局借力而为,投入70余万元与中国应急管理报、贵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建立合作机制,依托本地门户网、梵净云天App等媒介,围绕危险化学品监管、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策划,年均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200余条,让“铜仁应急声音”响彻各级平台,安全知识触达更多人群。
  品牌融合:让安全宣传“活”起来“火”起来
  “作为企业负责人,上了‘安全生产大家谈’栏目,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也更清楚该怎么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某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坦言。
  为激活文化传播效能,铜仁市应急管理局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宣传品牌。在电视台开设“安全生产大家谈”专栏,组织32家市安委会重点单位、24家企业“一把手”直面镜头谈责任、话安全,让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指导各区县创作短视频、动漫、H5等多元化宣传作品100余个,内容涵盖防溺水、家庭火灾防范、防一氧化碳中毒、森林防火等实用知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安全技能;
  利用“百千万工程”向村级应急救援队队员传授有限空间救援、先期火情处置等知识技能,深入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行动”,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培训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技能,累计覆盖5万余人,让“人人会应急”从口号变为现实。
  集群融合:推动安全普法“全域覆盖”
  “安全生产月里,社区门口有宣传展台,学校里有消防演练,连村里的大喇叭都在播放安全知识,想不关注都难!”这是铜仁市民对安全宣传的直观感受。
  铜仁市应急管理局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拍摄制作音视频等方式,多平台传播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同时,深化“五进”活动落地生根,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思路,将安全法治宣传精准送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仅依托铜仁卓越教育机构,就组织学生开展消防、交通等主题教育24次,覆盖2350人次,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络。
  如今,“三融合”模式的深入实践已结出硕果。“八五”普法以来,铜仁市生产安全事故连续五年实现“双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从“双百”降至“双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铜仁市应急管理局以法治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黔东大地绘就了一幅“安全护航发展”的和谐画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