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像种子一样萌芽
  ■ 赖方艺
  高考的钟声早已远去,三年前,我怀着对崭新生活的憧憬与对知识的渴求,迈入了大学的校门。时光恍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校园的四季已流转三载有余。如今,金秋十月悄然而至,回望这段不算太长却足够丰盈的旅程,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暖意——何其有幸,能在这片园地中遇见指引我方向的良师、陪伴我成长的益友。
  作为一名偏科的理科生,英语与语文是我心之所系。大学英语课堂上,我常沉醉于老师讲授的知识海洋。最令我铭记的,是结课那天老师的话语:“人的一生既漫长又短暂。我不求你们都如繁花般绚烂绽放,唯愿你们能拥有种子的力量——默默积蓄,只为那破土萌芽的一刻。”
  这番话,如同一颗种子,悄然落入我的心田。老师细细阐释:种子倾其所有养分,只为积蓄力量,静待一场春雨淅沥或惊雷交加的夜晚,奋力萌发,开启新生。繁花盛开固然为世界增添色彩,予生活以芬芳,但这意义更多是外界的赋予。对花本身而言,极致的绽放消耗了大部分养分,花期短暂,终将归于原点。老师期许我们如种子般萌芽,是希望我们更专注于自身——身体的成长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为外界的喧嚣与诱惑所迷失。
  这堂英语课,不仅丰盈了我的学识,更浸润了我的心灵。我学着屏蔽嘈杂,不再过分在意世间的纷扰,只专注做好那些旁人眼中或许“古怪”的事,沉浸其中,自得其乐。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沉淀,学会静心。我参与了许多看似辛苦的社团活动,在一次次文稿修改后学会制作新媒体文稿;更化身“小书蠹”,深深沉溺于文字构筑的世界,跨越时间和历史与书本主人公对话。那时的我,或许正是一颗安静的种子,在泥土的怀抱里,默默吸收着雨水与阳光的滋养。
  萌芽的旅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一颗长歪的种子常被视为“不合格”。幸运的是,在我这颗种子的萌芽期,最悉心的“园丁”是我的专业课老师。作为他的学习委员,我们常就书本与实践进行深入交流。对从小“怕老师”的我而言,这位良师渐渐成了益友,他并非想象中那般严苛,反而格外可亲。
  老师曾这样介绍我:“我记得,每次上课她都穿着军训服坐在教室里。”那一刻,我恍然看见老师眼中的自己——或许也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安静地存在着,渴望着指引与浇灌。在随后的三年里,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我这颗小小的种子,正是在老师持续的引导与培育下,不断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真正的技能无法仅从课本中习得,它需要在实践的土壤里积淀,聚沙成塔。课堂上,老师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我的头脑;课堂外,这位良师益友不仅支持我提前步入社会,汲取书本之外的养分,更以他自身的阅历为我拨开前路的迷雾,让我得以眺望更高远的天空。一次次摸爬滚打的实践丰盈种子的内心,透过土层更看到萌芽的曙光。
  如今,闭目凝神,这些画面依旧清晰如昨。他们让我找到自己,专注于内在的成长,持续积蓄。只待那个属于我的时刻——迸发萌芽!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