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安顺市700余名公安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
“警服老师”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安顺市平坝区公安局鼓楼派出所副所长秦童玲为刚入学的新生们送上生动的“开学第一课”。(安顺市公安局供图)

  ■ 记者 胡玉山
  “小朋友们,陌生人给的糖果能随便吃吗?遇到有人欺负自己该怎么办呀?”9月初,正值开学季,安顺市平坝区公安局鼓楼派出所副所长秦童玲精心准备教案,走进平坝区第一小学一年级教室,为刚入学的新生们送上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一年级新生,识字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是用图说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以及遇到霸凌、暴力时要怎么应对。”这样有针对性的法治课教案,秦童玲有好几套,到不同年级去上课,就讲不同的内容,以安全启蒙为主。“我们上课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课前要和老师们沟通交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讲课内容,尽量生动有趣,多讲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事例,效果挺不错。”
  像秦童玲这样化身“警服老师”的民警,在安顺市还有700余名。他们走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专科院校,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站上讲台,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们听得懂、用得上的“成长指南”,在校园筑起一道法治安全防线。
  “爷爷奶奶,陌生人说帮领补贴要银行卡号,可不能给哦。”紫云自治县格凸河小学学生童小宇最近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该校法治副校长、紫云自治县公安局出入境大队大队长刘丹妮带来的“意外收获”。
  “学校留守未成年人占比超60%,很多孩子由祖辈照看,安全意识和防骗能力较弱。”刘丹妮深知这里的学情,每次备课都会把反诈防骗、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内容“打包”融入课堂。春季讲用火用电安全,夏季重点传授防溺水技巧,秋冬则强化交通安全和卫生防疫知识。“上次讲完‘不坐农用车上学’,有孩子回家就劝爷爷别用三轮车送自己,家长特意来学校感谢,说孩子成了家里的‘安全小管家’。”
  这样的反馈,在安顺市公安局西秀分局新安派出所民警的课堂上也时常出现。9月1日,民警们走进西秀区安大学校和西秀区第十四小学,用“案例+情景模拟”的方式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大家看这张图片,三个同学共骑一辆电动车,不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遇到紧急情况还根本无法及时刹车。”民警拿出事故案例图,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以前觉得和同学一起骑小电车很酷,现在才知道既危险又违法。”安大学校初中生张同学课后主动和民警交流,承诺以后会遵守交通规则,还会提醒身边同学。
  新安派出所民警介绍,针对师生和家长最关注的交通安全,他们每次都会分“步行、骑车、乘车”三类场景细化讲解,再通过互动问答巩固知识点。“只有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风险,才能把安全意识刻进心里。”
  法治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地“浸润式培养”。安顺公安要求法治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在安全宣传月、禁毒宣传日、寒暑假前后等关键节点,通过专题讲座、法治竞赛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学生身边。
  “我们是执法者,更要当好普法者。”安顺市公安局西秀分局西街派出所民警龙云荣已担任西秀区第七小学法治副校长5年,他见证着孩子们从“畏惧警察”到“主动咨询”的转变。“从校园抓起,从一节节课讲起,久久为功,才能让法治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为了提升法治教育质量,安顺公安精心挑选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的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授课技巧培训,年均组织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2000余场次,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专科院校全覆盖。今年3月,安顺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原创微课《青春无毒向阳而生》,在全省首届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以案释法”竞赛中斩获三等奖。
  如今,在安顺市的校园里,“警服老师”的身影已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他们用专业与耐心,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护航成长的力量,让每一名青少年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安全、健康地成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