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让“堵点痛点”变成“亮点甜点”
——铜仁市碧江区河西街道凉水井社区“多网合一”破解治理难题
  ■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罗翔
  “以前辖区消防通道总被堵,反馈好几天才有动静,现在通过天翼云眼发现问题,网格员半小时内就来疏导了!”家住铜仁市碧江区河西街道凉水井社区名城世家小区的王阿姨,真切感受到社区治理的“加速度”。
  这个因“散居户多、流动人口多、夜市摊点多”治理相对难的复杂型社区,如今凭借“多网合一”网格化治理,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今年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6.67%,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科学建网 筑牢根基
  凉水井社区于2014年成立,面积1.2平方公里内,有3个商业小区及17个老旧小区和9处散居户,还散落着5家市直单位、2所学校,与铜仁市委市政府所在的花果山社区相邻。
  特殊的区位和人口结构,让凉水井社区一度陷入“治理困境”:夜市摊点噪音扰民、出租户登记难、流动人口管理乱,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信访问题突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几拨居民反映问题,很多事还跨部门、跨领域,单靠社区根本扛不住。”凉水井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双喜回忆起昔日场景,仍记忆犹新。
  因治理成效不佳,凉水井社区党支部曾被上级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如何破局”成为摆在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难题。
  转机始于2023年12月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多网合一”治理机制的落地。该社区首先从“科学建网”入手,打破过去党建、综治、城管等系统“各自为战”的网格壁垒,将22个综治“人员网”、21个城管环卫“路段网”等整合,精准划分出19个综合网格、6个专属网格,实现“人、地、事、物、情、组织”全覆盖。
  “人民银行、税务局这些单位管理制度规范,我们单独划成专属网格,由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当网格长;像名城世家美食城,治安要求高,就和凉水井派出所合并划网,联动更高效。”杨双喜介绍说,专属网格之外,剩余散户按“300户左右”的标准划综合网格,19名专职网格员全部到位,385名从党员、退役军人中推选的联户长,更是把治理触角延伸到了楼栋门口。
  凉水井社区还把101名社区党员、558名报到党员分布在2个支部、6个专属网格党组织和19个综合网格党小组中,8支128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定期开展义务巡逻、文明创建整治;城管、公安等“六员入网”,组建网格服务团队,街道包保领导任队长,实现“网格吹哨、团队报到”——遇到车辆乱停、垃圾乱堆,网格员一键反馈,团队成员迅速响应。
  合力用网 多元联动
  “网格里要做什么、能提供什么服务,现在一看清单就清楚,再也不用‘瞎忙活’了。”凉水井社区网格员小李展示的“网格事务清单”上,信息采集、治安巡防、特殊人群管理等8大类23小类106项任务一目了然,小到居民信息更新,大到矛盾纠纷化解,都有明确分工。
  除了事务清单,河西街道还同步建立“网格服务清单”,整合社区线下资源,将即办、代办、指导办、综合办4类服务纳入其中。
  党员力量也在清单中“显担当”。凉水井社区深化“双报到”机制,推出“党员服务认领清单”,涵盖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8类24项内容。辖区在职党员利用周末、晚上,根据自身特长认领服务事项,比如,社区党员则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服务、亮成效”的“五亮”活动,带头参与社区治理。
  在职党员通过“双报到”机制认领服务,社区党员开展“五亮”活动,去年以来,仅网格宣传就覆盖1500人次。
  凉水井社区还依托贵政通App,把1.5万条基础信息、326件矛盾纠纷、4404名重点人群数据录入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动态管理、精准施策。
  “网格吹哨、社区挂号、部门报到”的机制更让民生难题高效解决:老旧小区居民反映水压低,网格员“吹哨”后,水务部门次日就上门检修;夜市摊点油烟扰民,城管、环保部门联合整治,一周内规范到位。
  这是凉水井社区“吹哨”机制的常态场景。社区将106项网格事务纳入部门报到清单,应急、城管、市场监管等10余个部门工作人员兼任片区网格员,接到“哨声”后及时响应。“小问题网格内解决,大问题街道协调,再难的问题上报区里,不会让问题‘悬着’。”杨双喜称。
  截至目前,该机制已解决消防通道堵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垃圾分类亭安装等民生事项百余件,形成了“齐抓共管、联动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精准治网 靶向发力
  “重点人群的管控服务,一刻也不能松懈。”凉水井社区网格员小李的工作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辖区社区重点人群的动态信息。社区以网格为单元,依托网格员、联户长组成的“信息网”,实时反馈重点人群情况,联动部门下沉处置,从源头遏制风险。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社区网格员逐户走访1708户2558名未成年人家庭,上门宣传防溺水知识并建立专项台账,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面对三无且患病的重点人员刘某,社区联动民政、卫健等部门,不仅为他解决了住宿问题,还办理了低保,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温暖。
  矛盾化解同样精准高效。依托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网格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能解尽解”,无法独立处置的及时上报街道协同解决。今年以来,社区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5起,并对多系统推送的工单按红、橙、黄、蓝等级分类处置,由网格员跟踪回访形成闭环。
  风险防范更注重源头治理。除网格员日常排查外,联户长、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成为“移动探头”:义务巡逻队发现变压器起火后,第一时间联系电力部门处置;联户长察觉商户化粪池污水外溢,迅速反馈社区协调清理,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创文创卫工作中,社区巧借外力破解难题。针对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社区邀请市、区直部门调研,争取到30万元帮扶资金,解决25个治理痛点。如今的凉水井社区,道路整洁、设施完善,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动态补网 智慧赋能
  “以前总担心平台操作不熟练影响工作,现在经过培训,处理工单又快又准!”网格员小王所说的,是凉水井社区针对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操作难题开展的专项培训。该社区通过线上“小鱼易连”端学习、周例会实操、“老带新”帮扶等方式,还每半年邀请消防机构进小区授课,让网格员的业务能力持续提升。
  联户长是网格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应对联户长流失问题,社区建立动态补选机制,并通过多元激励激发履职热情:政治上优先推荐入党、纳入社区“两委”后备队伍;精神上推选参评“两代表一委员”“最美联户长”、推选“五好家庭”。如今,385名联户长扎根楼栋,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科技赋能让治理更智慧。社区在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和音柱,动员居民、商户将监控接入“平安黔哨”,还协调物业加装高空抛物摄像头;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实时巡查、定位网格员工作,既强化了安全防范,又提升了监管效率。
  服务端口的前移,更让居民办事“少跑腿”。社区在各网格公示网格员联系方式,将代办、网办事务搬到居民家门口。此前,有居民因工作繁忙没时间给新生儿缴纳医保,网格员主动上门收集材料,线上完成办理,“在家门口就能办事,太方便了!”居民的称赞,是对社区服务的最高认可。
  从“软弱涣散”到“治理样板”,凉水井社区以“多网合一”为抓手,用党建引领激活治理动能,让曾经的“堵点痛点”变成了如今的“亮点甜点”。如今走在社区里,整洁的道路、有序的摊点、和睦的邻里,处处彰显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成效,也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凉水井经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