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黄平县黄猴村:“儿童之家”成为孩子假期乐园
  ■通讯员 李通禄
  黔东南州黄平县黄猴村“儿童之家”运行四十余天来,有效破解了村内暑期留守未成年人“看护难”“教育难”“娱乐难”等问题,不仅填补了暑期未成年学生的“监护空白”,还有效保障了未成年学生的暑期安全,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儿童之家”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快乐驿站、学习加油站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以宣传为切入点
  放暑假前,黄猴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院坝会、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在防溺水、防性侵、命案防控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宣传,群众对成立“儿童之家”的想法也极力支持。
  2025年6月以来,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先后组织召开了10余场院坝会、群众大会、党员大会,入户走访50余人次,走访群众300余户700余人。
  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带头下,村委会在全村微信群公开宣传成立“儿童之家”的情况,明确告知村民将为前来“儿童之家”的未成年学生提供“三免”服务:接送免费、午餐免费、作业学业辅导免费,为暑期留守村里的未成年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帮助减轻家长负担,得到了村民的极大拥护支持。7月份以来,每天到“儿童之家”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基本保持在30人左右。
  以寨子为单位
  结合黄猴村常住人口只占户籍人口一半左右的实际,黄猴村针对暑期在村学生进行分片全量摸底调查,全村共有54名在家未成年学生(其中10人为留守未成年人),集中编册管理。
  按照地理位置原则,以寨为单位,把黄猴村划分为六大片区,针对在村的54名未成年学生,组成了六支儿童团队,明确由高年级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队长,并建立了驻村工作队、家长、学生信息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团队成员之间信息在驻村工作队、家长、学生中互通互报。
  村内居住较远的半坡组片区、拐子路组片区,实行就近就地居家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并建立家长、学生均实现信息联结的工作机制,相互通报儿童行程,确保各个学生的行程清楚、明白,针对暑期作业存在的困难问题,由大学生志愿者和驻村工作队定期上门帮助解决(一周2次)。其余老瓦房组片区、老秧地组片区、杉树园组片区、井田组片区集中到村委会,村委会将会议室打造成学习课堂,将活动场打造成学生文体运动场,实行集中写作业、集中参加文体活动。
  以安全为根本
  黄猴村充分依托帮扶单位强物资保障,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头落实下,黔东南州委政法委、黄平县自然资源局等帮扶单位,为黄猴村“儿童之家”提供了强力保障,帮助解决了“儿童之家”的生活就餐、文体活动、暑期学习等所需物资,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采购,确保物资安全、达标。“儿童之家”运行以来,黔东南州委政法委共提供帮扶资金1万余元,帮助解决厕所改造、学习用品、设施完善等;协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出资1万元帮助建设微体育公园项目1个;黄平县自然资源局出资和协调爱心企业帮助解决物资及现金共8000余元;积极对接协调县委社工部帮助解决学生用水30件。
  针对村内有些学生居住较远,不方便到“儿童之家”参加活动、以及有些留守未成年人家里没人帮助做饭等现实困难问题,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每日排班,明确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实现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学生共同就餐。
  在日常接送学生中,路途较远且弯道多、需路过G243国道、路况相对复杂等情况,实行两车同行,前方由驻村工作队开一辆车引路,后方一车接送学生。确保每一名学生的路途安全,实现了全方位保障。
  以联动为抓手
  黄猴村村支两委始终坚持带头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其中驻村工作队、党员先锋队自掏腰包为“儿童之家”购置作业本、笔记本、笔、画纸、画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进一步减轻了学生负担。
  通过积极发动和对接联系,组织黄猴村内暑期返村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有6名大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另外还积极对接协调凯里学院黄平籍大学生开展志愿辅导活动,期间开设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棋、五子棋、象棋、画画、跳绳等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氛围。
  在“儿童之家”相关活动开展以后,群众也积极参与进来,共有30余位村民为“儿童之家”捐来肉、瓜果、蔬菜等生活物资。前期在驻村工作队带头的情况下,后期“儿童之家”学生生活物资基本实现了村民捐助,形成了良好的“村民捐助、孩子享受”的内循环运行机制,进一步筑牢群众基础,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添砖加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