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
“五单”服务让安置社区变幸福家园
  ■记者 周文君
  “家人们,要是觉得衣服针脚不够精致,多多提建议。”在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的电商直播基地,搬迁户刘颖梦拿着刚做好的布依族刺绣服饰,对着手机镜头展示。
  屏幕那头,网友不停发着“想要”“怎么买”的评论。这样热闹的直播场景,刘颖梦之前想都不敢想。
  “刚搬来的时候,我在家里支个手机直播,光线暗不说,直播经常被打断。”网格员上门走访了解后当场拍板:“社区有免费直播间,你去用吧。”如今,刘颖梦的直播间补光灯、货架、展示台应有尽有。“每个月直播收入2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像刘颖梦这样通过社区帮扶过上新生活的搬迁户有很多。栗坪社区安置了来自兴义市、晴隆县的2672户、12068名搬迁群众,这么多人要“稳得住、能融入、可致富”,社区有它的妙招——靠党建引领,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阿姨,水电费我帮您在手机上操作,以后有啥事,您喊我。”社区网格员易海霞又一次敲开居民王阿姨的门。栗坪社区把59栋楼分成12个网格、121个单元,每个网格配1个网格长、3个网格员。居民有需求,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
  “以前在老家,办事得跑老远,现在网格员比自家孩子还贴心。”张大爷说,前几天他血压有些高,网格员知道后,不仅帮他联系了社区卫生站,还定期上门给他量血压。
  解决生活难题远远不够,让搬迁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才是“稳得住”的关键。自搬迁以来,栗坪社区陆续开展家政、养老护理、电工、种植、手工、厨师等技能培训5200余人次,解决了家门口就业600余人。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娃,又能管老人,还能挣到钱。”搬迁户姚仕平工作的地方,是社区引进的龙创渔具厂。“不少人要照顾孩子和老人,时间比较零碎,我们正好需要这样的劳动力。”龙创渔具负责人梁全志说,社区还引进了鞋厂、服装厂、电子厂等,提供不同就业岗位。栗坪社区5952名劳动力中,已经有5752人实现了就业。
  “让大家住得舒心、赚得开心,过得安心。”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朱统元说,社区开办的儿童之家和托管中心,为青少年提供绘画、手工、舞蹈等课后辅导,解决“孩子放学没处去”的难题。
  近年来,栗坪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些荣誉背后,离不开“五单”服务模式的加持——群众点单、组织派单、队员接单、群众评单、集中晒单。栗坪社区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用党建作引领,用服务暖人心,真正走出了幸福路。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