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区域
第06版:法院周刊
第07版:交安
第08版:教育周刊
标题导航
给自然瑰宝披上“法治护甲”
图说新闻
省公安厅举办创建全国第四批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公开比武竞赛活动
监狱旧址变身“全景课堂” 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创新警训模式
“司法托管”450头生猪
“三维”调解暖高墙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法托管”450头生猪
■ 记者 陈景雄
8月中旬的一天,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杨蒙和同事驾驶车辆在毕节市纳雍县境内行驶了两个小时,终于停在一个山坳里的养猪场前。他们推开猪场大门,一股热浪夹杂着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他们不是来贴封条的。
眼前,450头生猪,价值170万元,是猪场所属这家农业公司最值钱的家当。公司因资金周转不开欠下饲料款,被诉至法院,原告申请财产保全——查封这批生态猪。
若按惯例,封条一贴、门一锁,法律程序走了,但猪怎么办?
“三天掉膘,一周可能生病,170万活资产就成负资产。”接到案子的杨蒙在心里掂量着,没有简单地一裁了之。农业公司的猪舍干净整洁,饲料槽是满的,员工还在忙碌,企业还在自救。
封条易贴,企业倒下之后呢?债务怎么还?员工何去何从?
“执法的目的不是让企业倒下,而是让债务清偿、生产继续。”杨蒙现场召集原告和被告双方的负责人,提出了新想法——对450头生猪进行“活封”。
“猪还是你们的,照常养、照常卖,但卖猪钱进法院指定账户,我们来监督还款。”指着眼前正在食槽前拱食的生猪,杨蒙打了个比方:就像“司法托管”。
起初,原告对这一处理方案有疑虑。经现场执行法官的反复沟通和释法明理,终于点头同意。
于是,查封现场变成多方协调会。法官、原告、被告三方一同清点生猪、评估登记并建立台账。
“这像给猪办了‘取保候审’!”有人一句调侃,现场紧张气氛顿时在一阵笑声中消融。
“活封”,封的是债务,活的是企业。那份曾经令人心惊的查封裁定书,如今成了“特殊承诺”:既监督还款,更为企业留出喘息空间。
司法有“牙齿”,执法有温度,这份温度,在于对现实困境的精准洞察、对市场主体的尽力呵护。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法院已对21家企业的26件执行案件采取了类似的“活封活扣”措施,保全标的额超过4500万元。数字背后的司法温度,正是优化营商环境最坚实的根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