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理论
第07版:人大周刊
第08版:人大周刊
标题导航
深耕普法沃土 厚植法治信仰
图说新闻
为200余家企业提供“零距离”法治服务
黔东南公安:严打违法犯罪 筑牢平安“堤坝”
将反诈融入百姓日常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普法沃土 厚植法治信仰
——铜仁市“八五”普法绘就法治民生新图景
■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法治兴则国家兴,普法强则民心安。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铜仁市将普法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血脉,通过“三个持续”“三项聚焦”“三靶齐发”“三措聚力”“三治协同”“三精施策”“三力共筑”等系列创新实践,让法治阳光照亮城乡角落,让法治信仰融入群众生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三个持续”法治学习入人心
“领导干部带头学,基层干部学得更扎实。”翻开沿河自治县塘坝司法所所长冯晓波的笔记手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要点。这是该市“三个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铜仁市委组织部等多部门协同,出台文件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学习机制。各级党委(党组)将其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专题研讨、集中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市委11名党委成员带头撰写心得,带动市县级单位班子成员全覆盖。举办学习征文活动,征集300余篇文章并评选,激发学习热情。
铜仁市各级党委组织部、党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作为领导干部必修课。每年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和讲座,带来前沿理念与深度解读。2021至2025年举办55期专题研讨班,3000余名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参训,提升法治理论与实践能力。2022年起,连续举办三次网络知识竞答,吸引15.6万人次参与。
“三项聚焦”法治护航暖人心
“没想到逛景区还能学法律!”在梵净山景区,游客对着AI法治导游“江小润”竖起大拇指。这个会讲民法典故事的智能导游,是铜仁市聚焦民生需求的创新之举。
铜仁市将宪法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依托“宪法宣传周”开展宪法“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八五”普法期间累计开展宪法宣传5000余场,发放资料300万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万余人次,通过公交站台投放广告200余幅、视频3000余条。
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推进民法典进机关、企业等宣传。“八五”普法期间开展宣传4000余场,发放资料240万余册、赠送宣传品2万余件;法律专家及律师宣讲1000余场,7万余人次参与。举办铜仁市民法典知识竞答2次,4万余人答题9万余次。
围绕乡村振兴、锰污染治理、防范养老诈骗整治等重点领域专项普法。“八五”普法期间,针对松桃锰污染实施“四个专项行动”,通过培训、“法治体检”提升企业治污能力;开展乡村振兴普法3000余场、覆盖50万户;防范养老诈骗专题宣传1000余场,制作短视频等普法产品60余个,提升群众防范能力。
“三靶齐发”法治阳光照万家
“以前学法像‘大水漫灌’,现在按需学习效率高多了!”铜仁市直单位工作人员展示年度学法成绩单,参考率、合格率双超97%的背后,是铜仁市“精准滴灌”式普法的成效。全市1906个单位近10万名公职人员通过“日常学法+年度考试”机制提升法治能力,510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进法庭旁听庭审,让“纸上法”变为“实践课”。
校园里,“德法同行·护航青春”活动常态化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纳入中考,七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品牌年均服务学生2万人次。2025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法治游园网络直播让青少年在趣味互动中种下法治种子。
乡村间,87个“法律明白人”培训基地培养出一批法律“土专家”,每个行政村至少8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政策解读一线。石阡县困牛山村的“法律明白人”老王说:“现在村民有纠纷找我们,小事不出村就能解决。”铜仁市“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相关经验连续两年获省级示范推广,法治服务直达基层末梢。
“三措聚力”法治花开铜城
漫步铜仁市法治文化长廊,“案例+漫画+法条”的普法墙吸引市民驻足;走进印江自治县团龙村红色法治公园,长征故事与法治精神相互交融。铜仁市建成78个县级以上、1500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市级长廊+县区公园+村级阵地”三级体系让群众“休闲学法”成为常态。
挖掘长征红色法治资源,融入法治阵地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印江自治县团龙村建设红色法治公园,思南桃子桠村、石阡困牛山村打造红色法治阵地,年均吸引数万参观者。
举办两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评选出20名“法治人物”弘扬法治精神。2021年以来开展宪法日晚会、民法典展演等活动,创新“法治节目+直播”模式获群众点赞;2024年承办两项省级主题普法活动,获一致好评。
“三治协同”构建法治格局
“以前村里遇事各说各理,现在有了法治阵地,办事都按规矩来!”江口县鱼良溪村村民王大伯指着广场上的“案例+漫画”普法墙笑着说。
2023年,铜仁市在鱼良溪村召开“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推进会,全市各县区的村干部们现场观摩学习“部门联动+现场答疑”的矛盾调解模式,会后还参观了村里融合传统村落特色打造的“法治长廊+民俗调解室”特色阵地。铜仁市累计创建的17个国家级、123个省级、36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精神在乡土间生根发芽。
同时,铜仁市175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通过联席会议、工作指引及5次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强化依法治校,畅通投诉渠道,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建立10个县级中小学法治文化基地,构建“监测预警+普法教育”立体防护网。构建网络“1+8+N”综合治理机制,开展监测、安全教育及技能竞赛,推进“黔净”工程整治乱象,实现舆情处置与信息安全常态化监管。
搭建律师服务民企及律所商协会合作平台,深化“万所联万会进万企”法治体检和“法律三进”活动。落实公司律师与公职律师制度,35家企业配公司律师;公职律师297人实现市直党政机关覆盖率100%。将企业纳入普法清单,管理人员纳入学法考试,通过合规指导、风险培训提升依法治企水平。
“三精施策”提升普法质效
“张大姐,您提的‘乡村养老服务条款’建议被采纳了!立法专家特意打电话来感谢您呢!”8月的清晨,印江自治县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人员敲开村民张兰的家门,带来了好消息。这暖心的一幕,正是铜仁市以“三精施策”提升普法供给质效的生动写照。
铜仁市在立法环节设1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个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聘16名立法咨询专家,通过公开征求意见、论证会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执法环节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程中普法的工作指引》,办案中以告知、答疑、释法开展实时普法。司法环节依托诉前协商、公开庭审、巡回审判等释法,推动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统一。
此外,组建265人“八五”普法讲师团和498人志愿者队伍,通过讲座、宣传、创作文艺作品发挥社会力量。2021年组织240名民法典专家宣讲,实现市、县、乡、村三级宣讲全覆盖。
“以前觉得普法视频枯燥,直到刷到《馅饼?陷阱!》”大学生小林说。“仁人学法”视频号里的防诈骗短剧让她学会了识别网贷陷阱。铜仁市强化“仁人学法”视频号、“法治铜仁”抖音号运营,制作普法短剧、动漫等实现“指尖普法”,多部短剧获国家级表彰。碧江打造“肥尧升职记”IP,创视频50余期,获1亿+浏览量、822.9万点赞,做法入选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普法优秀案例。
“三力共筑”强化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不是纸上文章,要像种庄稼一样,责任压实了才能结出好果子!”在铜仁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上,市委有关领导的话掷地有声。
铜仁市构建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牵头、四个协调小组联动机制,形成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抓、分管具体抓、职能部门协作抓的三级落实格局。编制“八五”普法规划,将法治社会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绩效、党建等四项考核体系,实现同部署、推进、督促、考核、奖惩。
在全省首创“部门普法责任清单+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建立“制定—审核—公示”常态机制,944个单位实现“亮任务—跟进度—晒成绩”闭环管理。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91个市直部门、20名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述法,市委书记逐一点评,述法成法治工作新常态。
此外,实施司法行政干部定点帮扶计划,科级以上干部每月2天下驻108个基层司法所,通过骨干下派、招聘协勤充实基层力量。为2945个村(社区)配869名法律顾问参与依法治理。举办“八五”普法骨干培训提升能力,市县联建倾斜普法经费激发基层活力。
回顾“八五”普法以来的工作,铜仁市以扎实的举措、创新的思路,让法治精神浸润城乡每个角落,让法治信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展望未来,铜仁市将继续锚定普法工作目标,不断优化普法方式、提升普法实效,让法治之花在黔东大地持续绽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铜仁、平安铜仁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