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为“21℃的夏天”注入平安底色
  ■记者 胡玉山
  8月的清晨,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薄雾还未散尽,安顺市公安局西秀分局森林派出所副所长韩海滨已带着队员踏上巡逻路。“看,那几只钳嘴鹳又来觅食了。”他指着浅滩处的候鸟,眼底带着笑意。五年前,这里还是非法电鱼、张网捕鸟的重灾区,如今却成172种野生动物的乐园。
  韩海滨还记得多年前经常沿邢江河打击非法拉网捕鸟、非法电鱼的事,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些行为都没有了,只要我们发现电鱼毒鱼和在禁渔区、禁渔期非法捕捞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要负法律责任,还要履行生态修复补偿,原地投放鱼苗增殖放流。拉网捕鸟的行为基本杜绝,护林员天天巡查劝阻,加上我们不断宣传普法,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大部分警情反而是捡到幼鸟或者受伤的小动物交给我们。”
  如今,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生态研学活动的打卡地,周边几个乡镇文旅产业蓬勃兴起,避暑景点人气高涨,民宿预订爆满。
  在42公里长的夜郎湖上,普定县公安局夜郎湖派出所的巡逻艇正劈波斩浪。所长王红星站在船头,目光扫过水面:“今天风浪大,得重点看看上游有没有漂浮物。”作为全省唯一的水上派出所,他们每天要在湖区往返两趟,航程近百公里。
  “以前夜里巡湖,总能碰到偷偷下网的。”王红星指着岸边一处浅滩,“去年冬天,我们在这里抓到过三个电鱼的,不仅罚了款,还让他们买了五千尾鱼苗放流。”说话间,他俯身从湖里捞起一个塑料袋,“现在群众觉悟高了,上周有个渔民捞到条中华鲟,连夜打电话叫我们过去,生怕伤着它。”如今的夜郎湖,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二类标准,滋养着沿岸数十万群众。
  深耕生态警务,安顺公安和各地渔政、海事、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不仅对水域进行严控,在花鸟市场和菜市场也加大了监管力度,源头上控制,销路出口堵截,最大限度压缩违法捕捞野生鱼类的空间,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的安全性。
  今年夏季,21℃的安顺因凉爽宜人迎来了避暑热潮,人流量车流量巨增。安顺公安的旅游警务接续深化生态警务,主动作为,做优做细做实服务,为良好生态托举的文旅产业发展打造让游客放心游舒心游的“平安生态”环境。
  午后的安顺古城,石板路上人头攒动。“警察同志,请问附近的停车场在哪里?”四川游客李先生摇下车窗问路。正在路口执勤的交警张磊快步上前指明路线:“先生,最近的停车场暂时没有车位,向前走200米右转的停车场有车位。”
  这样的问路场景,张磊一上午接待了37次。“7月以来,古城单日最高客流达18万,交通压力比较大。”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话音刚落,对讲机传来指令:“儒林路口车流饱和,请求支援!”他立刻跨上警用摩托,赶到现场疏导。
  云南游客王女士一家在安顺游玩时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民警在处理完事故后,还为他们制作了详细的旅游攻略,推荐美食美景。王女士感概地说:“最让人感动的是安顺交警的贴心服务!”返回云南后,她还专门寄来锦旗和感谢信:“瀑乡交警好本领,为民解忧暖人心。”这面锦旗,如今挂在安顺交警支队的荣誉墙上。
  从邢江河的晨光到夜郎湖的暮色,从古城街巷的熙攘到景区山路的蜿蜒,安顺公安的藏蓝身影始终穿梭在绿水青山间。他们用年均2.3万次的巡逻守护生态安全,用216次联合执法斩断非法链条,用3.8万次热情服务温暖游客心田。当“全国十大避暑游目的地”的招牌愈发闪亮,这群生态卫士正以行动证明: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守护平安,就是守护幸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