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理论
第07版:人大周刊
第08版:人大周刊
标题导航
一纸村规民约 深藏善治密码
8个方面26项实招落地
省委网信办举办数据跨境流动及涉企网络合法权益维护政策宣讲会
图说新闻
第五届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政策法规知识竞赛举办
我省第35家环境保护法庭在万山区成立
“背包警察”的甜蜜守护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包警察”的甜蜜守护
■ 通讯员 文杰 记者 潘佳本
夏日灼灼,石阡县五德镇的山野间,阳光在枝头跳跃。黄泥桥生态果园里,“半边红”李子压弯了枝条,一面青翠,一面霞染,清冽果香弥漫。果农们穿梭其间,背篓里沉甸甸盛满收获的喜悦。
“快看,‘背包警察’又来啦!”果农陈天珍抬手抹汗,指向林间小道,忙碌的身影纷纷停下。
“叔叔阿姨、大哥大姐,果子丰收了,卖果得钱后千万捂紧‘钱袋子’,谨防诈骗,别让辛苦钱被骗咯!”石阡县公安局五德派出所辅警石文杰抹去额头的汗,将一张张防骗反诈宣传单递到果农手中。
果林深处,警民之间,一场关乎“钱袋子”、乡村振兴的平安守护,伴着盛夏的热浪,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深深扎根。
果香里的“流动课”
7月24日,黄泥桥生态果园里,五德派出所民警王天勇的声音穿透蝉鸣。“水果大丰收,更要捂紧‘钱袋子’……”汗水顺着他的警帽滑落,后背的警服早已湿透,紧贴着肩上的“警务背包”。
一场“移动警民议事会”,就在这果香氤氲中开场。
“王婶,昨天那‘中奖’短信是诈骗!咱卖李子挣的是‘血汗钱’,陌生链接可点不得!”
果园另一端,几位年轻果农正用手机直播带货,屏幕那头订单不断跳动。
“娄大哥,网络销售更要警惕‘虚假订单’‘保证金’诈骗,你看,外地就有果农吃过这亏……”前来开展宣传的辅警卢鹏凑近,指着宣传册上的案例提醒道。
“公安提醒得太及时了!直播带货少了中间商,每公斤能多卖两块钱呢!”果园负责人谭仁彩连连点头,“现在手机就是咱们的新农具!”
“未知链接不点击,转账汇款多核实……”句句叮嘱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果农的心田。
田间好“丰”景,夏收正当时。在石阡县五德镇,“背包警察”穿梭于果树之间,发资料、讲案例、答疑惑、解纠纷、听建议……
警徽下的“助农曲”
“背包警察”宣传的脚步未停,助农的身影更忙。
日前,在黄泥桥果园里,果农杨光兰一人吃力地搬运几大筐“半边红”,民警辅警看见后立刻上前。他们利落地抬起沉甸甸的果筐,一趟趟运往路边装车点。
扛、抬、搬、运……警民协作的旋律在烈日下奏响,汗水迅速浸透藏蓝警服,洇出深色印记。
“一年到头,耕田种果,真不易!如果被人骗了,一年辛苦就白费了。你们常来提醒,心里亮堂!”杨光兰递过装满山藤茶的水壶,满眼感激。
“大伯,安全头盔戴牢!千万不要酒驾、不超载,路口记得慢行……”
“熊叔,家里摩托车的钥匙收好,莫让孩子们摸到!”
“邓姨,再给您手机装道‘保险’……”石文杰指尖轻点,“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图标亮在果农眼前。
一时间,防骗反诈、防火防盗防溺水等安全防范知识在乡土扎根,走新更走心;邻里小矛盾、小纠纷在“拉家常”中悄然解开……
夏收、夏种、夏管,农事正酣。五德派出所“背包警察”的脚步已遍布200余人(次)果农商贩,助力采摘搬运水果约10吨,化解涉农小纠纷6起,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乡野间的“振兴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黄泥桥的“半边红”李子,每日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湖南、广东等地市场,日均销量逾5吨。
如今,石阡县18万余亩生态果园,依托优质水土与广阔林原,织就“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产业图景。这蓬勃的“果园经济”,是石阡践行“林下生金、生态富民”的生动注脚。
据五德派出所所长曾庆涛介绍,每年水果丰收季,线上线下交易频繁,资金流动量大,派出所就是要帮助果农果商守好“钱袋子”。与此同时,深耕“果园警务”,正是石阡公安盘活警力、前移阵地,将“舒心、安心、暖心”送到群众身边的生动实践。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石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文辉煌说,石阡县公安机关将以更优勤务模式、更实普法行动、更严打防举措,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傍晚,夕阳为满载“半边红”的货车披上金辉。引擎声远去,果园重归宁静。那抹“藏蓝色”依然在绿意盎然的产业路上移动、守护。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