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国内
第03版:国际
第04版: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贵阳举行
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省反诈中心组织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活动
图说新闻
黔西公安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检察蓝”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检察蓝”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全省检察机关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 记者 田洋
针对6家白酒企业网络营销虚假宣传,仁怀市人民检察院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展酱酒网络流通领域专项监督;
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全县93家茶企入驻国家追溯平台,有效防范假冒伪劣产品;
“旺草大贰”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恶意注册,绥阳县检、法机关协同发力,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白酒、茶等特色产业,以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努力为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数据显示,2024年共起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61件、374人,同比分别增长37.88%和43.04%;办理知识产权民事检察案件24件,对审判程序违法行为制发检察建议9件,办理知识产权行政检察案件45件,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1件。
强化协同保护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全省检察机关加大对假冒注册商标、专利犯罪的打击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综合履职机制,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加强跨部门协作。省检察院、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先后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组建知识产权办案团队负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实现省级、市级层面知识产权综合履职;
构建跨区域合作。仁怀市人民检察院与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检察院加强贵州茅台酒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协作,畅通侵犯茅台酒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线索移送渠道,统一案件证据、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加大茅台酒跨区域协作保护力度;
加强检企互动。各地检察机关深入茅台、习酒、人民小酒、金沙回沙等酒企倾听诉求,广泛征求其对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建立检企联络机制。金沙县人民检察院挂牌成立服务和保障金沙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室,积极为金沙窖酒产业发展营造更好法治营商环境。习水县人民检察院在“百里酒城”集中区域设立习酒检察室,护航白酒产业发展;
……
近三年来,我省检察机关不断通过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为服务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白酒类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9件144人,提起公诉124件307人,依法严惩侵权犯罪,助力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追赃挽损,依托办案最大限度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近三年共为酒企追回损失3200万余元。
强化全链条监督 织密知识产权防护网
近年来,涉白酒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网络化、利益链条复杂、公司化运作犯罪团伙等特征,增加了打击难度。
对此,全省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持全链条打击,大力打击非接触犯罪,严厉惩治涉茅台酒犯罪和公司化运作犯罪团伙,切实加大白酒产业保护力度。
在周某某等18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中,所有侵权白酒均通过“网络销售”,从生产材料提供、侵权白酒生产到对外销售形成完整犯罪链条,涉案金额上千万元,不仅侵犯权利人商标权,还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针对此案,遵义市检察机关两次退回补充侦查,实质性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全面取证,通过全面审查判断,强化证据运用,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最终全链条严厉打击侵犯白酒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白酒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依托数字检察的助力,检察监督进一步强化。
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检察院研发“品牌名酒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法律监督模型”,运用知识产权领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强化侵犯白酒产业犯罪追捕追漏,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检察院建立保护白酒知识产权法律监督模型,依托模型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93条,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12人立案侦查;
……
织密知识产权防护网,既要服务大局“强办案”,也要聚焦源头“强治理”,全省检察机关以法治力量推动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
突出基酒市场保护。贵州有白酒生产企业500余家,白酒小作坊7000余家。近三年来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助力基酒市场保护,对用廉价白酒勾兑灌装假冒知名白酒、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等违法行为人提起公诉。
助力包材市场整治。检察机关加大源头治理,对提供侵权白酒品牌标识,为下游制售侵权白酒犯罪提供帮助行为的违法犯罪人员依法提起公诉。
助力寄递物流运输行业整治。遵义市、安顺市检察机关针对快递、物流经营主体知假运假,或者未履行收寄验视制度、未实名登记、未开箱验货等监管漏洞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有效堵塞假酒流通渠道。
聚焦茶产业 突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香正浓时,检察官送法进茶山。
在今年凤冈锌硒茶春茶生产旺季,凤冈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土溪镇茶叶司法保护基地及各茶青收购点,向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茶叶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引导群众从源头上自觉维护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全过程监管。
凤冈锌硒茶香飘万家,离不开检察力量的守护。去年以来,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强化法律监督,为茶叶的品质安全保驾护航,让这片绿叶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严控土壤、水等生态红线,从源头助力打造干净茶;推动93家茶企入驻国家追溯平台,有效防范假冒伪劣产品,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关于凤冈锌硒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实施意见》等长效机制,确保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省各地检察机关聚焦本地茶企,通过设立基地、工作室、工作站等强化普安红茶、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综合履职提升茶产业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质效。
2024年6月,全国首个“抹茶资源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江口县揭牌成立,省、市、县三级法院、检察院一体化联动履职,揭开了以法治之力护航铜仁抹茶健康发展的序幕;
同月,由普安县人民检察院设立的“普安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室”揭牌成立。立足该县茶资源优势,法院、检察院加强部门联动,利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普安红茶进行有效保护,对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形成打击力度;
湄潭县人民检察院立案办理6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对“遵义红”“湄潭翠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公用品牌被违法乱用线索开展监督,推动地理标志规范使用,护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从茶园到云端,都匀市人民检察院携手多方创新全链护茶模式,推动州、市两级建立地理标志分级保护机制,与法院、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协作,引导组织茶农、茶企、茶协,共同构建从种植源头到市场流通的全方位保护网络,实现产业保护与公共利益维护的双重目标。
法治护航,向新而行。在我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全省检察机关充分落实好“监督与支持并重”理念的生动实践,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