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时评
第04-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理论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
标题导航
倾情倾力真帮扶 同心同行共筑梦
从负债村到百万村
小菌菇撬动大产业
火红高粱染透山野
养蜂业搭上发展“甜蜜车”
走出大山带回改变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负债村到百万村
■记者 周清 湛泽梅
“2015年到2025年是平模社区变化最大的十年。”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平模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冯在飞亲眼见着它从一个负债村即将奔向“百万村”。
2015年,开过餐厅当过老板的冯在飞被推选成为平模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分管村集体经济。
刚一上任,便被村里的情况吓到心生退意。集体账本上,欠着几千元的债务,“连油墨、纸张、水电费等办公经费的正常支付都是个难题。”
老乡的日子过得更是揪心,“洋芋收了种包谷,烤烟还没种完,又到了插秧的时候,一年忙到头只能图个将日子过着走。住的是木房子,走的是田埂。烟叶烤好,要请几个壮劳力才能背出山,往来一趟2小时。生个大病,把四邻八舍都借个遍才能凑够医药费。”
社区干部也曾一遍又一遍地外出考察学习,想要把其他乡村的致富路子复制到平模。
去山东考察回来,就发动村民种花菜。第一年,公司到田头收,一斤1.5元。第二年,价格跌到一毛钱,还得自己往镇上拉。去重庆江津学种花椒,苗刚挂果,市场就饱和了。学重庆涪陵种大头菜,结果一车车拉去喂牛。还种过萝卜,最后任由它一片一片烂在地里。
要致富,先修路。可路才修到一半,卡住了。规划的路线上,横着一户人家的猪圈。社区账上空空,掏不出赔偿金,只能靠社区干部一趟趟上门说和。三十三趟——冯在飞至今都记得这个数字。
条条路都走不通,村集体的债务从几千元滚到几万元。
转机终于来了。2015年5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晴隆县召开扶贫开发重点县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确定茅台集团结对帮扶道真自治县。
茅台集团调研发现,交通不仅是平模社区的痛点,更是道真跨越发展最大的“拦路石”。
进入道真帮扶伊始,茅台集团一次性落实帮扶资金3000万元,并贴息4278万元,修建组组通“小康路”800余公里。平模社区的路通了,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6米宽的硬化路直通县城。
道真自治县委、县政府提出“菜县菇乡”的发展规划后,平模社区成立合作社,依托茅台集团援建的大棚、冷库走上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
2020年,靠着出租食用菌大棚等村集体终于有了60多万元进账,还完了外债。不少村民靠着食用菌挣了钱,建起了小洋房。
冯在飞眼见着社区的产业开始干一个成一个,“集体经济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019年,茅台集团向道真自治县委、县政府提议,在全县14个乡镇推广高粱种植。2024年,平模社区30余户种植茅台酱香酒用高粱800余亩,产值89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又多了一笔收入:高粱服务费。
2022年,茅台集团时任平模社区驻村书记王相程,争取到茅台集团帮扶资金49万元,在当地建起了200亩黄花菜基地,将黄花菜作为继食用菌之外的另一大经济作物进行培育。当年,平模社区村集体便多了6万余元进账。
运用村集体的积蓄建起了农机服务队,购置农机为村民提供有偿服务,耕犁土地种高粱、种黄花,2023年创收6万元。
集体经济的壮大让村民尝到了甜头。2023年,村集体收入65万元,为全村建档立卡户缴纳了医疗保险、农房保险,还解决了村里饮水、卫生等难题。
冯在飞粗略算了一笔账,“食用菌大棚租赁、高粱服务费、黄花菜销售收入、农机队服务费……或许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上百万元。”
账上有了余钱,发展的步子就能迈得更大了。如今,平模社区正盘算着搞旅游,“平模空气好、气候好,夏天经常有重庆人在村里一住一个月。”冯在飞说。
食用菌、高粱、黄花菜,一个个产业渐成规模,未来,平模社区账本上的收入或将不断刷新。村集体有了收入,乡村振兴就有了底气。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