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
——贵阳市探索基层治理与生态振兴协同发展新路径
  ■ 记者 贾华
  盛夏时节,走进贵阳市乌当、息烽、白云等区县的乡村,清爽庭院、绿美民居、整洁乡道随处可见,一幅以“家庭美”带动“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全省“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开展以来,贵阳市从家庭卫生治理入手,推动乡村环境整体提升,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与生态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乌当偏坡山水旅居引客来
  在乌当区偏坡乡政府周围民宿区,房前屋后山清水秀,山水荷塘交相辉映,森林覆盖率达67%,是人们宜居、宜游、避暑的好去处。近年来,该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家庭卫生治理成效,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现有民宿40余家。
  步入“坡里·小苑”“荷塘悦色”“树隐小筑”等特色民宿,庭院整洁、绿意盎然,屋内布置温馨雅致,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民宿主人们不仅注重房屋内外的环境卫生,更通过打造小荷塘、小花园、小菜园、休闲书吧等方式,提升整体居住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一位民宿经营者表示。
  家庭卫生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体验田园慢生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息烽清凉资源变避暑经济
  仲夏,息烽青山苗族乡迎来了一年中山水风光最美、避暑游客纷至沓来的时节。该乡平均海拔1258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2%,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3至5摄氏度,是避暑的好去处。
  该乡避暑经济的核心区在绿化村后寨组。漫步寨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绿荫、步道、池塘、田园、菜畦……这些令人养眼、惬意的背后,是青山苗族乡以农村“五治”和“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蝶变、把清凉资源变避暑经济的缩影。
  后寨组张天贵家改造后的房屋庭院环境优美,室内干净整洁,屋外设置有小菜园。优美的室外环境和整洁的室内环境,吸引了外地人前来租用养老。青山村塘坎组的“英子小院”,阵阵玫瑰花香扑鼻而来。曾经的猪圈摇身变为鲜花工坊,每天清晨现制的两三百个鲜花饼香气四溢,吸引着亲子家庭前来体验手工乐趣。“我们根据时令推出采茶、玫瑰花采摘、古法制茶等多种农事活动,让游客感受苗乡生活。”小院主人梅长英说,她是从贵阳返乡创业的民宿经营者,将自家闲置农房改造成18间客房,仅2024年营收达20余万元。
  青山苗族乡以农村“五治”和“两清两改两治理”为契机,美化农房风貌,让村寨美、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民风美成为青山旅居亮丽底色。如今全乡有36户民房变避暑旅居点,305间客房可同时接待游客600多人。仅2024年,全乡接待住客3.8万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20万余元。
  白云以“庭院净”赋能“生态兴”
  为积极推动农村卫生家庭建设,白云区以“卫生家庭建设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以“家庭美”带动“乡村美”,以“庭院净”赋能“生态兴”。
  通过规范堆放杂物、柴草、农具、农作物、建筑材料,清理废弃物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清理存在安全隐患和无保护使用价值的残垣断壁、房屋、圈舍等,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动养殖户科学配置畜禽粪污收集、雨污分离、生物垫床、化粪池等设施,让粪肥科学还田利用;加强污水管网、污水设施维护;推动建设“小花园”“小菜园”等多项举措,白云区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从“屋内净”到“村容美”的转变。
  目前,全区农村家庭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参与到“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中,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先、家家美丽”的良好氛围,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贵阳市以家庭卫生治理为切入点,推动乡村环境整体提升,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也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乌当偏坡的山水民宿,到息烽青山的避暑经济,再到白云区的“庭院净”工程,一个个生动实践表明:家庭美,乡村才能真正美;环境好,百姓才能真正富。
  下一步,贵阳市将继续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持续深化家庭卫生治理,以“小家”之美促“大家”之兴,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