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反诈是门必修课 筑牢防线守好责
华能贵诚信托提示:克服心理陷阱 谨记防护要点
  当今社会正处在高速运转的数字金融时代,在科技赋能下,便捷的移动支付、指尖上的财富管理、充满活力的在线交易,早已让金融如空气般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技术便利在惠及千家万户的同时,也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花样翻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精心设计的陷阱让有些受害人血本无归。每一位金融消费者,主动掌握反诈知识、筑牢思想与操作防线,早已不只是“选修”的兴趣,更是守护个人和家庭财产安全的“必修课”!这堂课,需要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认真修习。
  认清金融诈骗的心理陷阱
  当诈骗披上“金融”外衣,其诱惑性与迷惑性便几何级增长。诈骗分子精准洞悉并利用人性深处的弱点,通过技术手段设下陷阱,让人防不胜防。本期,华能贵诚信托深入剖析这些心理陷阱,助大家构筑坚不可摧的心智防线。
  心理陷阱之一:恐惧驱动
  诈骗分子利用广大金融消费者对法律处罚、征信受损、账户安全的天然恐惧,编织“紧急危机”制造恐慌盲从。比如冒充金融监管机构、征信机构、银行等职员,谎称“账户涉及洗钱”,要求配合“资金审查”转入“安全账户”;或称“账户存在高危交易”“密码即将失效”,诱导金融消费者点击其精心伪装的APP、网站钓鱼链接,一旦点击或下载,受害人的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便悄无声息地被窃取;还可能伪装成交通违章通知、社保待遇调整、积分兑换提醒等,极具迷惑性。
  心理陷阱之二:贪婪诱惑
  诈骗分子利用广大金融消费者对“低风险高回报”“轻松赚钱”的不切实际渴望,虚构“暴利捷径”激发非理性投机。比如伪装“理财导师”“机构内部人士”,在社交群组展示虚假盈利截图,鼓吹“稳赚不赔”的虚拟货币、原始股、海外项目;或声称掌握平台系统漏洞,诱骗受害人投入资金“快速套利”;或以“普惠金融”“扶贫项目”为幌子,承诺远超市场水平的固定收益,资金募集后即卷款跑路。
  心理陷阱之三:信任依赖
诈骗分子利用广大金融消费者对亲友、领导、专业机构的天然信任感,仿冒“权威身份”瓦解戒备防线。比如通过AI换脸、语音合成等技术手段,冒充亲友、领导视频通话,以“急用钱”“项目周转”为由诱骗转账或泄露关键信息;或长期潜伏社交网络,根据受害人自己发布的动态信息设计定制化骗局,前期塑造温暖可靠人设,随后植入虚假投资平台或赌博网站。
  心理陷阱之四:好奇与侥幸
  诈骗分子利用广大金融消费者对“内部消息”“独家福利”的好奇,以及“我不会被骗”的侥幸心理,利用“信息差”制造神秘感操控行为。比如谎称受害人被抽中“内部体验资格”,可优先申购高收益理财,需预付“诚意金”;伪造“限时秒杀”“专属额度”紧张氛围,迫使受害人匆忙决策。
  心理陷阱之五:惰性依赖
  诈骗分子利用广大金融消费者对复杂操作的本能回避,对“便捷服务”的过度依赖,利用“怕麻烦”心理绕过安全流程。比如声称可“代操作”贷款、理财、退保,索要账户权限、验证码,以“跳过繁琐审核”为由,要求受害人扫描不明二维码或点击链接“一键办理”;或以“指导操作”“远程协助”为名,诱导开启屏幕共享,实时窃取密码、验证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熟悉互联网的中青年(18-35岁)已成为主要受害群体。便捷的网络环境增加了接触风险,生活压力下的投资、兼职需求易被利用,过度自信的心理则放松了对高技术骗术的警惕。无论年龄学历,反诈防线一旦松懈,便可能坠入深渊。
  筑牢破解骗局的防火墙
  诈骗本质是一场针对人性的精密攻防战。当我们洞悉恐惧、贪婪、信任、好奇、惰性这五大心理引擎如何被恶意驱动时,便已夺回主动权。华能贵诚信托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请将以下七条防护要点内化为日常习惯。
  防护要点之一:强化信息防护“金钟罩”
  谨慎公开:不要在社交媒体、不明网站随意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家庭住址、详细资产情况、投资偏好等信息。
  审慎授权:安装APP时仔细阅读权限要求,尤其对索取短信、通讯录、位置、麦克风等敏感权限保持警惕,非必要不授权。
  密码管理:将密码管理视为守护资产的必要成本,不怕麻烦,为不同金融账户设置复杂且唯一的密码,避免使用生日、手机号等简单组合,并定期更换。
  防护要点之二:严守操作“三不原则”
  不轻信:对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邮件、网络广告中涉及金钱、账号、敏感信息的说辞一律保持高度怀疑。任何自称公检法、银行、电商、平台客服要求转账或索要验证码的,都不可轻信。
  不透露:不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支付密码、身份证号。金融业务绝不委托他人操作,任何情况不开启屏幕共享。银行、支付机构工作人员绝不会以任何形式索要短信验证码和交易密码。
  不转账: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点击不明链接进行支付操作,不以任何理由向“安全账户”“资金审核账户”汇款。公检法机关、监管机构从不设立“安全账户”,绝不远程办案,绝不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转账汇款。
  防护要点之三:提升核实“三板斧”
  官方渠道核实:遇事不决,先挂断。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公布的客服热线、官方网站、官方APP等渠道进行独立验证。切勿回拨对方提供的号码,或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
  多重身份验证:开启并善用银行APP、支付APP提供的登录验证、大额转账验证、常用设备管理等安全设置。
  亲友提醒确认:涉及金额较大或情况异常,务必当面或通过常用联系方式向亲友沟通核实,警惕“新号码”“临时微信”。
  防护要点之四:下载软件“必官方”
  所有涉及资金操作的金融类APP必须通过手机官方应用商店或金融机构官网提供的唯一、明确的下载链接进行安装。切勿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下载安装包,切勿点击短信、网页弹窗提供的所谓“安全控件升级”“新版APP下载”链接。
  防护要点之五:更新设备与知识“防火墙”
  及时更新:保持手机操作系统、手机银行APP及其他金融相关APP处于最新版本。系统更新往往包含重要的安全补丁。
  安装防护:安装并定期更新官方认可的正版安全防护软件。
  持续学习:主动关注央行、金监总局、证监会官网及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联云闪付安全中心、国家反诈中心App及“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新媒体矩阵发布的权威反诈知识、最新案例和风险提示。金融机构网点、官网、公众号中的“消保专区”“安全教育”板块也是重要学习资源。
  防护要点之六:拥抱“安全支付”方式
  小额免密须谨慎:对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保持警惕,建议仅在可信赖的正规、大型平台使用,设置较低的额度上限。
  慎用屏幕共享:绝不要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尤其是对方能看到手机屏幕显示的任何敏感信息,包括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号。
  二维码支付须辨清:收款二维码必须当面确认或通过可信平台生成。不扫来源不明的、张贴的、他人主动出示的所谓“付款码”“转账码”“优惠码”。警惕以“扫一扫领取礼品”“加好友辅助验证”等名目要求的扫码操作。
  防护要点之七:理性投资“稳字诀”
  警惕任何宣称“保本高收益”“稳赚不赔”“内部消息”的投资项目。收益率明显高于国债、存款利率等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必然伴随高风险甚至就是骗局。参与投资理财、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务必选择正规持牌机构,认真阅读合同条款,清楚了解产品风险,量力而行,杜绝盲目跟风。
  华能贵诚信托提醒,所有金融诈骗的核心诉求终将指向:索要受害人的资金、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等核心敏感信息,或诱导受害人操作转账、支付、借贷。面对任何涉及这些核心要素的指令,无论情境多么紧急或诱惑多么巨大,请务必按下“暂停键”,多方核实!
  反诈是贯穿数字人生的必修课,不仅是技术对抗,更是对金融文明底线的捍卫。金融安全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个机构独自面对的战斗。这是我们必须携手构筑的安全共同体。唯有人人尽责,方能筑牢这道守护财产与尊严的铜墙铁壁,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让社会安宁坚如磐石。
  (来源: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