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莉
“组织代表参加植树活动、开展和美小区(村寨)视察和调研、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视察和调研……”
日前,记者走进岑巩县㵲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只见在人大代表小组分布示意图和代表栏旁边,㵲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2025年工作计划格外显眼。
㵲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于2022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共21名代表,分四个代表活动小组。
作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履职平台,㵲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设有议事室、学习室、接待室、风采室、办公室、档案室等6个功能室,可谓功能齐全,是人大代表的学习之家、履职之所、活动之地、凝心之寓。
“在上级人大指导下,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㵲水街道找准人大履职的关键点、着力点、出发点,以‘1234’为代表联络站工作方法,以‘三解三促’为活动主题,以‘六定’清单来落实工作,以‘一册六簿一清单’来规范工作,有效发挥了基层人大工作在推进辖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岑巩县人大代表、㵲水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杨敏说。
“1234”代表联络站工作方法中的“1”领,即是坚持党工委领导,以党建引领人大工委及人大代表各项工作。“2”联,就是联人民群众、联城市建设管理。“3”促,即促小区管理、促社会治理、促“村社品牌”。“4”帮,帮增收致富、帮安居乐业、帮融入稳定、帮和谐共荣。
围绕“解民意,解难题,解矛盾,促作风,促稳定,促发展”“三解三促”为活动主题,㵲水街道以代表联络站“1234”工作法让各项工作更加接地气,充满活力。
2024年11月15日,㵲水街道大榕凉塘社区居民何某波到大榕凉塘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反映,称小区内有很多新能源小轿车、电动车,但充电是个大问题,居民都是从家里搭牵一根电线出来充电,安全隐患很大,希望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当天正值人大代表丁祖龙值班,接到反映后,他立即进行了登记,并将此件转到了㵲水街道街道人大工委办公室。办公室立即组织研究,寻找解决措施。从规划设计到找企业帮扶,最终,成功为大榕凉塘社区解决小轿车充电桩8个,电动摩托车充电桩9个,并以利益联结形式为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解决了充电安全隐患,并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
小平台,大作用。实际上,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像上述这样为群众办实事的案例,㵲水街道还有很多。
2024年8月10日,人大代表杨敏像往常一样在㵲水街道新兴村天水坪组岑玉670米连线安置区域走访选民,周某刚前来反映,该区域群众因岑巩县至玉屏自治县城市快速通道修建,房屋被征拆。但为他们重新选址建房后,地下管网基础设施配套未施工,群众既搬不进去住,门面也租不出去。
杨敏接到反映后,及时登记,并呈报县人大作为闭会期间民生实事反映件来处置,快速转至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岑巩县水务局接到该件后,高度重视,迅速找出了未修建的原因,并派人现场踏勘,纳入管网建设项目,很快进场施工。
“地下管网排水基础设施建好后,现在门面也租出去了,有了经济收入。”周某刚高兴地说。
㵲水社区居民龙新红租的门面漏水,多次向房东、物业反映无果,来到联络站反映后,联络站遂组织房东和物业协调处理,最终得到满意解决方案。
㵲水社区居民曹红祥家楼上外墙有根铁杆脱落悬空吊着,存在安全隐患。他处理起来不方便,向人大代表反映后没多久就得到了解决……
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一桩桩为民办理的“小事”,背后折射的是人大履职的为民初心。
㵲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实际行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据统计,㵲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组织代表会议10次,小组活动31次,提交意见建议162条,登记办理145条,解决疑难问题52件,为民办实事493件,开展视察调研活动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