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六盘水:人防+技防”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
  本报讯(通讯员 韩雨)近日,在水城区勺米镇梭沙村岩脚崩塌点,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郭正香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他仔细检查监测设备运行状况,观察地裂缝变化,认真做好日常监测记录台账。
  “梭沙村有5个地灾点和3个风险斜坡点,监测员每日开展一次巡查,若遇极端天气,会进行雨前、雨中、雨后全面排查,并及时上报排查情况。”郭正香说。
  这样的场景,是六盘水地质灾害“人防”体系的生动缩影。全市像郭正香这样的监测员共有1114名,他们以脚步丈量风险,用经验感知隐患。
  入汛以来,六盘水坚持“防胜于救、早字为先”理念,紧锣密鼓推进防汛备战工作,通过远程智能监测和人工实地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筑牢群测群防体系,全力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撑起“防护伞”。
  对全市所有地灾隐患点、风险斜坡“一体五位”人员(即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监测员、一名村干部、一名国土所长、一名技术保障人员)和风险斜坡巡查员进行全面核查调整,并将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变更等信息录入系统,全面健全“点面双控”群测群防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夯实防灾基础。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026处,风险斜坡875处,落实监测员1114人,巡查员875人。
  来到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地灾防治中心,只见值班人员邹洪波正紧盯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分析各个风险隐患点的实时数据。“蓝色表示变化较小,只需实时关注,一旦出现红色预警,就得立马组织人员赶到现场做好排查、监测及临灾避险工作。”邹洪波介绍说。
  人防是基础,技防是关键,两者缺一不可。六盘水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地灾防治,在全市1073个重点隐患点安装了自动化监测设备,这些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收集位移、雨量、水位等数据,并实时传输至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如发生异常变化,平台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等级不同,相关工作人员会采取不同处置方式,提前指挥调度。同时,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不断加强自动化监测点的运行维护,保障各类监测设备在线运行,及时核查、处置自动化监测预警信息。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如同“数字哨兵”,与线下巡查紧密配合,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让隐患无处遁形。
  此外,为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六盘水还认真开展各级防灾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和全覆盖避险演练,进一步检验队伍协同处置能力,迅速提升防治业务能力,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制定详细的应对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