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普法宣传员”资格考试现场。 ■记者 张光平
近日,在镇宁自治县第五小学,一场关于法治的探索之旅正在展开,该校50名学生通过资格考试,成为“红领巾普法宣传员”。这是该校推动法治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镇宁自治县第五小学自2020年8月建成以来,已成为63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孩子的知识摇篮。近年来,该校致力于法治校园建设,法治教育的种子在学校悄然生根发芽。
既是考试也是学习
5月9日中午,该校50名“考生”整装待发,怀揣着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和期待,踏上了前往贵州省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安顺)的法治之旅。
在安顺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田颖热情接待了同学们,并带领他们参观了“向阳花”未检工作室。在检察官们的耐心讲解下,孩子们对检察机关未检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法治的种子开始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随后,紧张而有序的笔试环节正式开始。考场上的孩子们全神贯注,小手紧紧握住笔杆,眉头微微皱起,认真审题,仔细作答。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试卷上书写着对法律的理解与感悟。
“看到‘不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的题目,我立刻想起老师讲的方法,快速写下答案。”三(1)班方兴怡回忆笔试时的情景,眼中满是自信。
面试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孩子们在志愿讲解员的带领下,沉浸式参观法治教育基地,感受法律的威严与魅力。模拟庭审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分别扮演“公诉人”“法官”“辩护人”等角色,亲身体验庭审过程,感受法律的公正与严谨。
“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当我把备考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出来时,就感觉没那么紧张了。”四(1)班张天宇在备考时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考试过程中,他认真思考每一道题目,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镇宁自治县第五小学对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视,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该校领导班子深知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始终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为让学生更好地参加“红领巾普法宣传员”资格考试,前期,通过学校海选的50名同学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备考。他们有的跟着普法动画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到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有的用漫画书读懂了校园安全相关法律知识,知道了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反复研读安顺市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法律知识题库”,模拟答题场景,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法律知识。
“我想成为‘红领巾普法宣传员’,把法律知识讲给小伙伴听。”这是备考期间孩子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带着对法律的敬畏与热爱,期待在“法考”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通过了考试,我十分欣慰。”校长曾龙说道,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温度,体会法律对公平、正义的守护。通过小手牵小手(同学之间)和小手牵大手(家庭)的方式去学法,用法和懂法,把普法宣传真正落到实处。
持证上岗传递法治声音
给同学们颁发完“红领巾普法宣传员”证书,安顺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芙蓉对孩子们给予高度评价和期望:“你们光荣地成为‘红领巾普法宣传员’,手执的这张证书,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守护法治的‘特别任务书’!愿你们带着这份勇气和智慧,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法治小使者!”
下午6点,晋级为“红领巾普法宣传员”的50名小学生带着对法律的敬畏与热爱,开启了新的法治宣传征程。
“我以后要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讲给小伙伴听,和大家一起用法律保护自己!”方兴怡和其他“红领巾普法宣传员”纷纷表示,要将法律知识带进校园、带回家庭,用童言童语讲述法治故事,让更多同学懂得“守法不是束缚,而是自由的翅膀。”
曾龙介绍,组织参加这次考试旨在通过组建“红领巾普法宣传员”队伍,实现从“我知法我守法”到“我讲法我普法”的转变,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助力学校依法治校,携手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如今,这50名“红领巾普法宣传员”已成为镇宁自治县第五小学法治校园建设的生力军,助力法治宣传和平安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