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织金县政法机关创新建立“151”工作法——
让外出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通讯员 李丽 杨玉西
  为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织金县政法机关聚焦职能定位,紧扣工作重点,探索建立推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防范风险隐患机制,采取“聚焦1个目标、强化5项工作、开展1次回访”的“151”工作法,及时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化解矛盾纠纷,让外出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1个目标,下好“一盘棋”。为深入推进解忧工作,织金县委政法委聚焦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先后组织政法单位及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研判会、调度会共5次,研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印发《织金县推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防范风险隐患法治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将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与平安乡村分片区帮扶指导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目前,累计开展下沉帮扶41次,帮助解决问题8个,为后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5项工作”,打好“组合拳”。强化矛盾纠纷前端预防,打造解纷“新引擎”。充分发挥县综治中心功能作用,打造多元解纷“新引擎”,利用网格单元的平台优势,全方位收集涉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信访事项等问题线索,通过远程调解,多途径、多形式推动涉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化解,着力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确保外出人员在外安心放心务工。截至目前,通过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共排查录入各类外出务工人员矛盾纠纷530件,办结512件,办结率为96.6%。
  强化警情互通合作,织密安全“防护网”。结合实际,制定《关于重点外出务工人员警情信息通报共享工作机制》,与浙江嘉兴、云南昭通、四川泸州等公安机关达成一致,建立警情信息通报共享工作机制,对涉外出务工人员的重复警情进行提级盯办,严格按照重复警情治理工作规范,针对矛盾纠纷、治安乱点、涉警投诉分类分级盯办,同时指令属地党委、政府开展化解稳控,联动基管中心推动矛盾纠纷重复警情化解处置。截至目前,全县无外出务工人员重复警情。
  强化农村赌博整治,净化农村“生态圈”。充分利用网格员、联户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村寨等重点区域开展走访核查,摸排流动赌博线索,筑牢防赌治赌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运用“天眼”“雪亮”、AI智能等大数据技术手段进行线索动态研判,为精确打击提供高质高效的信息保障。强化条线结合和警种联动,着力发现、收网、侦办一批农村涉赌案件,严惩一批涉赌组织者、经营者,铲除农村涉赌违法犯罪活动滋生土壤,全面净化社会风气和治安环境,切实保护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涉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涉赌行政案件3起,行政处罚22人。
  强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升防诈“免疫力”。结合实际,制定了《织金县2025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方案》,针对外出务工群体开展精准宣传。着力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行前教育活动,尤其是针对“两卡”违规出租、出售、出借及预防偷渡、识骗防骗及禁止参与诈骗等方面进行重点宣传,切实预防外出务工人员被骗及参与诈骗、偷渡情况发生。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5场次,发布反诈宣传视频5期,发布宣传简报2期,受众群体达10万余人。
  强化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守护特殊群体“健康线”。每季度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外出务工情况专项排查,建立跨省务工患者流出地与流入地信息互通机制,通过电话、函件共享就诊记录,落实异地“双列管”工作措施,采取“分色”管理,确保人员信息动态精准,服务管理到位,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开展1次回访,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确保工作实效,织金县政法机关采取电话、微信、短信等线上走访及入户走访、线下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已办结化解的信访问题、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开展“回头回访”。并以此为契机,多渠道、全方面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及思想动态,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环境、衣食住行、薪资待遇等情况进行深度了解,并及时收集意见建议,让回访工作更有“温度”,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织金县政法机关已开展回访300余人(次)。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