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
第05版:理论
第06版:平安贵阳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
标题导航
司法救助彰显为民情怀
马汉成到遵义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贵州为古树保护撑起“法治伞”
提升全民防灾能力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法救助彰显为民情怀
——普安县检察院交出贯彻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十年“成绩单”
■记者 任莉 通讯员 王时宏
十年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险些让原本生活贫困的普安县江西坡村民陈某欢一家陷入绝境。
“那时,我丈夫没了自理能力,话也不讲了。因为治疗,又欠大笔医疗费,加上四个孩子读书,要不是普安县人民检察院及时伸出援手,都不知道日子怎么过!”十年后,回忆起当年普安县人民检察院雪中送炭——为自家争取10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并组织全院干警进行爱心捐赠帮助其渡过难关,陈某欢充满了感激。
2025年是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落地10周年。十年来,普安县人民检察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把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作为纾解民困、传递司法温度的重要抓手,从多方联动的探索到长效护航机制的建立,普安县人民检察院走出了一条创新与温度兼具的司法救助新路径。
从“单兵作战”到“多方联动” 多元救助解急困
2020年,普安籍谢某某、胡某是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亲属,均系未成年人。因案件影响,两人生活无着落、陷入绝境。
获知该情况后,普安县人民检察院立刻协助常熟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实地调查、走访,并协助其第一时间向谢某某、胡某发放司法救助金1万元。
胡某在检察机关的帮助下,顺利考上当地重点高中,但每学期数千元的学费,又成了难题。对此,普安县人民检察院又主动与常熟市人民检察院及普安县教育局进行三方协商,联合对胡某开展个案帮扶共建活动,为其争取到救助款46120元。
“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回忆那年至暗时刻,胡某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幸好有检察机关的帮助,自己学业才得以继续,今年即将步入高考考场。
在胡某这一跨省救助案例中,普安县人民检察院不仅通过打破地域壁垒,将司法救助触角延伸至省外,跨区域协作,更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多方联动”。
结合实践,2023年3月,该院联合县教育局、民政局等10家单位,出台《普安县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与县妇联联合制定《困难妇女儿童司法救助协作机制》等,构建起“检察+N”多元救助体系。
落实《意见》以来,针对救助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情况,普安县人民检察院还与银行、被救助人签订《司法救助金发放、使用监管协议》,首次采用“分期发放”的形式,向4名未成年人发放司法救助金,保障资金切实用于孩子的生活与教育等核心需求。
“以前孩子看病、上学都犯愁,现在有了救助金和各项补贴,日子轻松多了。”一被救助未成年人家长王女士如是感慨。
中央政法委明确指出,国家司法救助要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普安县人民检察院通过与多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了救助效能的最大化,让困难群众在接受司法救助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怀与帮助,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从“等案上门”到“送暖入户” 主动作为暖民心
“当时觉得生活没了希望,多亏检察官们的帮助。”近日,在谈及两年前家中变故时,苏某某的眼眶不觉湿润起来。
家住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毛口乡的苏某某,是建档立卡脱贫户。居住在民族村寨,当地交通等条件相对落后。
2022年9月,普安县人民检察院控申部门在筛查中发现,苏某某的丈夫在普安县境内因他人犯罪行为不幸离世。祸不单行的是,在其丈夫去世前一个月,儿子也因车祸丧生,家中只剩下苏某某和刚上初一的女儿,生活陷入极度困境。
了解到苏某某一家情况后,为防止苏某某一家因案返贫,普安县人民检察院迅速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考虑到苏某某的实际困难,为减少其来回奔波的成本,该院检察官当即驱车数百公里,前往六枝特区毛口乡开展“上门服务”,并帮助她代书申请、调取相关证据材料。
仅用半个月时间,普安县人民检察院就将6万元司法救助金发放给了苏某某,并同步联系民政、教育部门,落实其低保和教育资助。
这种“送暖入户”的司法关怀,不仅为苏某某和女儿解了燃眉之急,更点亮了其家庭希望之光。
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要求检察机关要主动发现救助线索,积极开展救助工作。
普安县人民检察院按照上级指示要求,主动作为,勇担职责。
据统计,2024年,普安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建立线索排查机制,主动深入基层,排查出23条救助线索,占全年案件量的42%。
在此过程中,普安县人民检察院实现了从“被动等案”到“主动寻案”的重大转变,还让那些身处困境却不知如何求助的群众得到帮助,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量。
从“救急解困”到“长效护航” 持续传递检察情
“那时候每天都在为钱发愁,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提及当年丈夫因车祸重伤致残后家中光景,陈某欢用双手捂住了脸。
庆幸的是,就在陈某欢家庭绝望之际,普安县人民检察院不仅为其争取10万元救助金,还发动全院干警捐款,并帮助其承包的茶园增加收入。
此后,普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定期回访陈某欢家,见证了这个家庭的蜕变:长女考上大学,长子参军入伍,其余两个孩子成绩优异。“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非常感谢检察院一直以来的关心!”说起家庭变化,陈某欢笑了。
一次救助,长期关怀。这背后,蕴藏的是检察机关担当尽责,彰显的是司法温度。
截至目前,普安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持续回访跟踪的“长效护航”机制,为27个家庭提供“物质+精神”双重帮扶,其中12名未成年人考入大中专院校,3个家庭实现自主创业。
“从最初的个案救济到‘检察 + N’多元协作,从‘救急解困’到‘长效护航’,我们深刻体会到司法救助不仅是资金帮扶,更是法治温度的传递。”普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江龙告诉记者,十年来,该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06件,救助166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22.68万元。
“接下来,为做好司法救助这项‘雪中送炭’工作,普安县人民检察院将聚焦数字赋能,精准救助困难群体,拓展长效帮扶,以实际行动诠释‘司法救助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党的关爱’的深刻内涵。”王江龙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