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制度优势彰显人大担当
  ■通讯员 田磊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近年来,铜仁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地方实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制度优势,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彰显人大担当。
  地方立法顺民心护民利
  《铜仁市中心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合理划定禁燃区域与时段,有效降低空气污染风险与火灾隐患,为市民营造安全洁净的公共环境;
  《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县级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对不同级别非遗项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创设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标准,为苗绣、傩戏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构筑起法治屏障;
  《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以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为目标,规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供水用水、运行管护,创设水质监(检)测制度,让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选准“小切口”开展地方立法。在立法工作中,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协商立法等机制,邀请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群众和利益相关者,有序参与立法征求意见、论证,并不断完善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修订完善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标准化建好、常态化用好、制度化管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畅通民意入法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一部条例都贴近民生、顺应民心、满载民意。
  监督推动办实事求实效
  为更好地进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把完善监督工作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的监督办法、专题询问办法、工作评议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不断完善规范为民用权、为民履职、为民服务的工作方式。
  2018年,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建议办理监督办法,就确定重点督办件、规范办理程序、严格办理时限、提高办理质量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采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重点监督、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对口监督、代表跟踪监督的方式,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全过程监督。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推动万山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升农村集中供养人员供养服务条件、建立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优化城市公交路线等一大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代表建议得到办理落地。
  2024年,15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均已办复,回复率、沟通率100%。在代表建议办理中,市级层面共出台相关政策文件43件,解决具体问题112个,实现建议真落地、代表真满意、群众真受益。
   代表履职察民情聚民智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主体是代表、力量在代表、活力靠代表”的改革思路,持续强化服务保障、拓展平台载体,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履职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创新推行“资源联享、民情联通、活动联抓、发展联推”代表履职机制,整合各级人大代表资源,加强人大代表片区、层级、个体之间的联动协作,联推基础设施健全完善、联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联推民生监督精准发力。
  2021年,创新推行“人大一线工作法”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活动在一线开展、建议在一线收集、监督在一线推动、作用在一线发挥。
  2024年,创新推行特色代表联络站建设,整合进站代表的行业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省际协商等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联络站,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深化拓展人大监督、服务大局推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铜仁市人大常委会还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列席和普通市民旁听人大常委会等制度,常态化组织代表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研视察,积极为民代言,提出代表建议,将民意民智融入人大依法履职中来,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果子”。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