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天降“扶贫款”竟是新型骗局 男子贪利成“帮凶”获刑半年
  本报讯(通讯员 贾苗)近日,白云区人民检察院对一男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向白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24年10月,梁某某的网友黄某某通过微信推送了一个名为“精准扶贫”的链接,该链接的机器客服声称无需绑定银行卡、无手续费,只要提供银行卡帮忙转账,就能获得147万元“精准扶贫款”。梁某某按对方要求提供了银行卡号并接收5万元,当梁某某按照对方要求将该“扶贫款”转入对方指定账户后,满心期待147万元“福利”。然而,钱款转走后,承诺的“巨款”却石沉大海。他本以为自己没损失、没获利就没事,直到民警联系其配合调查,他才惊觉自己已经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经查,汇入梁某某账户的5万元系他人被电信网络诈骗的资金。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梁某某作为一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在他人提供交易方式、价格明显异常的情况下,仍提供自己的银行卡以取现的方式转移资金,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2025年4月,白云区人民检察院向白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公开开庭审理,白云区人民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被告人梁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检察官提醒:国家福利政策均有正规申请、审批流程,绝不会通过非官方私下渠道发放!当遇到交易金额、方式异常的“好事”时,切勿因贪图利益成为犯罪“帮凶”或受害者。个人名下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支付结算账户,都不能随意提供给他人使用,否则极有可能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