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标题导航
新场景·新体验·新举措
最高检: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强
一季度全国化解欠薪80.7亿元
自然资源部部署汛期地灾防治
警惕!“保健品”诈骗盯上老年人
用“土办法”解决“土事情”
5月新规,一起来看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土办法”解决“土事情”
——山西晋城推行“赵树理调解工作法”观察
■ 新华社记者 马晓媛
前不久,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殷庄村的宋大姐把自家小轿车停在路边,为村里绿化带浇水的洒水车司机老刘在拉拽水管时,不小心把地上的泥土带到了车身上。宋大姐看车上有了划痕,质问老刘,可老刘却不当回事,连说用洒水车“冲冲就行”。双方争执不下,宋大姐拿起手机就报了警。
接警的是嘉峰派出所二十出头的民警杨帆。别看他年纪轻,干起调解来却有一套:“我们就先让宋大姐诉诉委屈,这叫‘先放气后说理’;再给他们唠唠上个月邻村三轮车刮了轿车的事咋处理的,这叫‘先看戏后说事’;最后给两边算算经济账,找到折中方案,这叫‘先算账后了事’。”
年轻民警“干调解不发愁”,多亏了当地探索出的“赵树理调解工作法”。沁水是“山药蛋派”文学创始人赵树理的家乡,近年来,当地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从赵树理其人其文中提炼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并命名为“赵树理调解工作法”。
沁水县通过梳理赵树理的个人经历和文学作品,归纳出矛盾纠纷当事人最为典型的四种特征和六类形象,分别是“较真认死理的”“无理搅三分的”“得理不饶人的”“说理不走理的”,以及“常有理”“惹不起”“铁算盘”“能不够”“小反倒”“糊涂涂”。“这些分类可以帮助调解员快速识别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对症下药。”沁水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沁善说。
在此基础上,当地又结合赵树理经历和作品中的调解故事总结出“五先五后”法,即“先看戏后说事”“先算账后了事”“先消气后说理”“先把脉后治病”“先戴帽后和好”。为强化制度力量,沁水县又在晋城市的鼓励引导下推行“三长会商”机制,将基层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集合起来,联动联调,化解复杂矛盾。
“以前我们调解都是凭个人经验,年老的有自己的一套,年轻的来了像没头苍蝇,现在有了系统简单的工作法,所有民警都知道一步一步该怎么做,调解的效率和成功率都大大提升。”嘉峰派出所所长霍鹏云说。
晋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建兵说,“赵树理调解工作法”用源自“土作家”的“土办法”,解决老百姓的“土事情”,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晋城市立足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将推行“赵树理调解工作法”与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目前正在推广这一工作法。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