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省公安交警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三车”整治纪实
  ■ 记者 杨情丽
  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强化农村三轮车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大喇叭、电子屏、微信群等方式推送交通安全知识;
  在重要路口设置警示标志,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在辖区主要路口、路段严查劝导,对过往电动车骑乘人员进行劝导提醒、安全教育,耐心讲解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和不戴头盔的危害性,督促群众摒弃交通陋习。
  ……
  近年来,我省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以下简称“三车”)保有量激增,为城市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违法乱象频发、交通事故隐患增多等问题。各地交管部门针对“三车”特点,深入城市道路、学校、农村地区及农忙集中区域,持续开展“三车”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创新执法模式、强化源头管控、深化宣传教育,推动交通安全治理向精细化、长效化迈进,有效降低涉摩托车、涉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全面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科技赋能 构建“空地联动”智慧治理网络
  “四中队,下来一辆搭乘多人的二轮车,请拦截!”
  “二中队,贵A**违法搭乘多人,请拦截。”
  “七中队,一群二轮车闯红灯,第一个穿黄色外套……”
  4月15日晚高峰时段,贵阳市公安交管局云岩分局指挥中心一片繁忙景象,指挥中心民警辅警采取一人一路口,专人专管专项对接的方式,对云岩区师大路口、省公安厅路口、黄金路口、喷水池路口、交际处路口等多个路口的“三车”违法进行实时监控,并即时向路口民警进行通报,以后台监控+现场查处相结合,通过可移动监控设备,对监控死角、监控未覆盖的路口、路段进行延伸,以视频取证+现场查处+事后追溯的工作方式,全力查处“三车”违法。
  这是我省公安交管部门依托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监控设备,打造“后台监控+现场执法+事后回溯”的全链条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之一。
  近年来,纳雍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运用高科技设备精准管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风险,提升事前预防质效,推动道路交管工作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
  在该大队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控制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城区、乡镇的交通状况,值班民警实时刷新路面视频,通过远程调度,及时解决道路突发状况。线上巡查的同时,采取线下治理模式,为交通事故处理按下快进键。
  平安是发展的基石,更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全省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聚焦“八大警务”,探索运用“大数据图侦防应用平台”精准治理“三车”突出风险隐患,通过布置的高清人脸识别卡口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比对、识别基础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实现违法查处模式由“守株待兔”普通查缉向“7×24”小时精准治理转变,执法勤务模式由多人一组单点临时管控向一个专班多点全时管控转变,并拓展运用于重点人、重点车辆管控工作和侦查办案等社会综合治理,提高路面管事率和违法查处率。
   源头治理 聚焦重点行业与区域精准发力
  “之前觉得抄近路走高速没啥危险,今天看了这些血淋淋的事故照片,以后绝对不冒险了。”市民张军听完宣讲后深有感触。
  为深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持续规范贵阳“三车”交通秩序,贵阳市公安交管局观山湖分局结合日常与“三车”驾驶员、车辆所有人接触较为频繁的岗位(摩托车驾驶证考试、车辆检验、牌照发放、“两个教育”)工作特性,对“三车”驾驶员如何正确悬挂号牌、如何佩戴头盔以及多人骑乘、闯红灯、单手骑行的危害等问题进行宣讲,并向即将获得摩托车驾驶证的人员以及前来上牌、参加学习的电动车、摩托车驾驶员发放“三车”驾驶安全手册、作出温馨提示。
  连日来,针对外卖、快递等“三车”高频使用行业,贵州交警开展专项约谈和源头管控。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对“三车”驾驶员群体进行交通安全、文明驾车宣传,进一步增强“三车”驾驶员安全文明驾驶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息烽交警联合企业组织骑手观看交通安全警示片,结合真实事故案例剖析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并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安全培训制度,将“安全”纳入绩效考核。
  贵阳经开区则通过“错峰执勤+重点路段布控”模式,在黄河路转盘、开发大道等区域严查违法载人、无证驾驶等行为,同步开展头盔佩戴演示和法规宣讲,累计教育驾乘人员超6000人次。
  校园及施工区域周边也是治理重点。贵安新区交警通过分析“三车”出行规律,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增设执勤点,严查超员载客、非法改装等行为。近日,贵安新区交警二大队在产业大道查处违法30余起,暂扣车辆8辆,并通过“先教育后处罚”强化驾驶人安全意识。
  柔性执法 刚柔并济传递城市温度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全省各地交管部门注重人性化服务,通过创新执法模式传递城市温度。
  在贵阳市白云区中坝路口执勤点,民警创新设立“安全头盔如何正确佩戴”劝导点。通过“查处违法——现场教育——教学佩戴”全流程服务,以体验式劝导引导违法者现场拆除改装设备,用说理式处罚强化法律认知,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数据显示,专项行动开展后,仅4月16日一天,就查处交通违法339起,拆除非法伞具6把,重点路段头盔佩戴率已有所上升。
  贵阳市公安交管局南明分局则推出“线上答题+现场教育”机制,违法者需通过交通安全知识测试方可离开,累计完成教育学习8000余人次。贵阳中华路沿线试点“处罚+教育”双轨模式:违法驾驶人需观看交通事故警示视频,并通过小程序完成交通安全答题,以此强化守法意识,推动头盔佩戴率持续提升。
  此外,全省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还坚持“宣教即预防”的理念,积极构建立体化交通安全宣传的教育矩阵。充分利用农村大集等群众聚集场景,通过面对面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短视频、张贴海报等方式,深入讲解农用车违法载人、酒驾等行为的法律后果,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推动交通安全理念融入村规民约,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机制,从根源上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为区域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切实保障群众出行时“车辆合格”“驾驶合法”,提升群众出行安全指数。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