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镇宁自治县创新“村级平安专干”机制——
“小岗位”守护大平安

  ■ 记者 张光平
  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的广袤乡村,一支特殊的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走村串户、化解矛盾、守护平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这就是该县2022年创新推行的“村级平安专干”队伍。
  镇宁自治县通过抓实“选、用、管”三个关键环节,成功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绘就一幅乡村善治的新图景。
  精准选人
  镇宁自治县在“村级平安专干”选聘上做足了功夫。“选对人,才能干好事。”镇宁自治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入调研,针对农村地区平安建设的薄弱环节,增设“村级平安专干”岗位,面向基层选拔优秀人才。选拔过程严格且精细,从村级警务助理、未领取报酬的村“两委”成员、当地优秀群众中择优推荐,确保选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我以前是村里的警务助理,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看到这个岗位后,毫不犹豫地报名了。”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新房村的吴小丽是第一批“村级平安专干”之一。她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热情,顺利通过考察,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如今,镇宁自治县204个行政村的“村级平安专干”全部到岗,平均年龄33岁,中专中职以上学历占比71.35%,其中48人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有23人担任过警务助理,31人曾担任过村“两委”干部。这支年轻化、高素质的队伍,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元赋能
  “村级平安专干”不仅是平安建设的“专干”,更是基层治理的“多面手”。镇宁自治县通过明确职责、发挥优势、提升能力,让“村级平安专干”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村级平安专干”的职责很明确,就是当好网格长、专职网格员、警务助理、应急管理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工作内容涵盖了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重点人群的走访管理,从安全隐患的排查上报,到惠民政策的宣传落实,他们都要负责到底。
  “村里人、情况熟、好说话”,这是“村级平安专干”的天然优势。他们凭借对家乡的熟悉和对乡亲们的了解,精准上报平安信息,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
  为提升“村级平安专干”的履职能力,镇宁自治县每年制定培训计划,聚焦人民调解、网格化信息平台运用、应急管理工作等岗位知识,对“村级平安专干”进行分批培训。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集中培训2次,乡级组织培训300余场次,全部获发“专职调解员”证书。
  严格管理
  选好人、用好人,还要管好人。镇宁自治县通过建立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加强对“村级平安专干”的管理,确保基层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把‘村级平安专干’机制运行纳入年度督导清单,通过电话抽查、实地抽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镇宁自治县委政法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全覆盖督查6次,发现并解决若干问题。
  在考核方面,镇宁自治县明确“专干”参照村干部管理,对照“责任清单”制定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每月由乡级综治中心、派出所结合村级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机制运行以来,共开展考核32期,考核扣罚工资48人次。
  同时,镇宁自治县还建立了奖惩机制,将工作表现好的“村级平安专干”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村“两委”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并作为各级评先选优对象进行推荐。对工作运行不力、未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或出现工作失误的进行通报、约谈、暂发工资、辞退等处理。
  以点带面
  “村级平安专干”机制的推行,让镇宁自治县的基层治理成效显著。全县刑事、行政案件、电诈、盗窃等发案实现同比下降,连续五年在平安安顺建设考核评价中获“优秀”等次。
  “这份工作不仅是责任,更是荣誉。我们不仅是在为村民服务,也是在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提起日常工作,革利乡板尧村“村级平安专干”王小龙信心满满。
  如今,镇宁自治县的“村级平安专干”用脚步丈量土地,以真情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担当,书写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幸福篇章”。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