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
  ■ 通讯员 罗运欢 记者 任莉
  打造省级“两改两治理”示范村21个、市级和美乡村10个、县级和美乡村18个;聚力推进“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肉牛、马铃薯、食用菌等产业规模全省第一;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点5000余个,建成特级文化站19个……这是2024年毕节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部分实绩。这背后,离不开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与监督。
  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9月至10月,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发现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
  2024年10月31日,毕节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毕节市2024年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报告》,提出“注重规划编制,全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支持力度”5条审议意见交毕节市人民政府办理。对此,毕节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切实助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毕节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省级“两改两治理”示范村21个、市级和美乡村10个、县级和美乡村18个。同时,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规划中明确乡村地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保障农村建房用地需求。
  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活力。聚力推进“八大特色产业”发展,毕节市肉牛、马铃薯、食用菌等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安格斯牛养殖规模西南第一,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全国第一。毕节市通过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建设等系列行之有效举措,不仅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还成功举办茶叶博览会、天麻博览会等活动,纳雍“彝岭苗山”红茶被授予“全国十大名茶”称号,威宁乌撒烤茶观光茶园入选国家地理“中国大美茶山”,天麻酒系列加工产品首次以订单方式出口俄罗斯,农业品牌效益不断提升。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点5000余个,建成特级文化站19个,文化下乡惠及农村居民370.24万人次……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毕节市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整治滥办酒席、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同时,扎实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农村地区社会平安稳定。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毕节市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75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以上。此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得到加强,化学农药使用持续减量,特别是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持续巩固,长江流域实现“四清四无”目标。
  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支持力度。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乡村人力资源开发……2024年,毕节市培养了巾帼支书、兵支书、大学生支书、致富支书3386名,市县共下沉事业编制1103名,开展“毕节建工”“毕节乡厨”“毕节农技”“毕节织工”“毕节康护”等人才培训5.13万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2500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同时推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加,全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45%以上。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