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护茶令”让金沙古茶树长出“文旅”新芽
  ■通讯员 郭进 李杰 记者 田洋
  春季到来,万物更新。金沙县清池镇青山如黛,绿树成荫,千年古茶树吐出了嫩芽,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茶香,村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古茶树采摘季。
  “古茶树旁有了便捷道路和生态停车场,慕名前来的游客逐渐增多,茶叶也能卖个好价钱!”3月24日,金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程莹在开展古茶树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回头看”时,清池镇阳波村茶农老胡衷心感谢道。
  曾经因道路不便、设施匮乏而鲜有人至的古茶树所在地清池镇阳波树,如今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
  金沙县数十棵千年古茶树静静伫立,它们是“中国贡茶之乡”一张靓丽的名片。曾经,这些珍贵的古茶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部分古茶树周边土坎松脱、根部裸露,枝干被随意砍伐,白蚁和小蠹虫的侵蚀让不少树干面目全非,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保护古茶树迫在眉睫。
  2023年,金沙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上述线索,迅速展开全面调研,向金沙县林业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古茶树进行全面普查、规范挂牌、明确管护责任、治理虫蛀并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然而,由于普查登记工作量大等原因,整改工作进展缓慢。
  2024年5月,金沙县人民检察院向黔西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请金沙县林业局全面履行古茶树保护职责。金沙县林业局在庭前会议中承诺3个月内完成整改。8月,金沙县林业局书面反馈整改情况:已按照《古茶树》最新标准全面普查,将1249棵茶树纳入资源库,对其中符合古茶树条件的全面规范挂牌管理,实现“一树一码”动态管护;与农户签订有偿管护协议提升主动性,防止随意砍伐、使用明火等行为,在古茶树分布集中的位置和村委会设置警示牌25块;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并对茶企、茶农开展管护培训,定期清理虫洞,清扫灭除白蚁和小蠹虫,悬挂蚊虫诱捕器防治病虫害;通过“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动员全县数千名生态护林员加强日常巡查;积极争取清池、源村等地开展古茶树保护项目建设。
  2024年9月12日,金沙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县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茶学专家及茶农在阳波村一号古茶树所在地举行公开听证,评估金沙县林业局是否全面依法履职。经金沙县林业局全面介绍履职整改情况,听证员现场查看古茶树周边环境修复情况,经评议一致认为金沙县林业局已履职到位。同日,经金沙县人民检察院申请,黔西市人民法院现场回访古茶树虫蚁防护等问题整改情况,并印发《司法保护令》,明确古茶树保护“七禁止”。9月13日,黔西市人民法院裁定终结诉讼。
  金沙县林业局、金沙县农业农村局等还积极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源村镇等地成片古茶树群落的土坎稳固、环境整治等,已筹资60余万元用于源村镇古茶树群落保护项目建设,作为金沙县乡村旅游点重点打造。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公益诉讼不仅成功保护了珍贵的自然遗产资源,更探索出一条“古茶树保护+生态旅游+茶农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金沙样本”。据统计,2024年以来,前往源村镇和清池镇的游客达3000余人次,茶叶销售收入达2000余万元。
  千年茶树贯古今,一片绿叶富山乡。从濒危困境到旅游打卡新地标,金沙县人民检察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司法保护令等举措,成功推动了古茶树从无人问津到众人守护、从隐患重重到产业兴旺的华丽转身。
  “金沙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协同多部门共同发力,推动实现古茶树资源保护与茶农增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程莹如是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