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黔西南公安开展全方位踏勘——
筑牢禁毒防线 守护无毒家园
  ■ 通讯员 陈传梅
  三月春风和煦,田间地头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为持续推进黔西南州禁种铲毒工作,预防和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犯罪活动,连日来,黔西南州各地公安紧抓罂粟、大麻生长关键期,多举措全方位开展春季禁种铲毒踏勘行动,实现毒源“零生长、零产量”。
  “大家在踏查中看到不认识的植物,可以用‘识花君’等手机小程序做一个初步识别。”近日,在贞丰县北盘江镇,贞丰公安禁毒民警组织禁毒志愿者围绕辖区人迹稀少的田间地头、闲置院落等易发生毒品原植物种植区域,开展地毯式踏勘排查。排查中,民警手把手运用手机智能软件指导志愿者进行识别。
  另一边,“无人机”踏查专业队民警正操作着无人机对楼顶阳台、闲置空地进行实地踏勘。随着嗡嗡嗡的声音,无人机从高空向下“查看”,房前屋后,花园菜地、楼顶院落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
  “如今有了手机智能软件和无人机的加持,排查的范围更大、精度更准、效率更高,弥补了人工踏查的短板,这对我们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十分有利。”贞丰县公安局禁毒民警介绍,去年3月,贞丰县禁毒办组建禁种铲毒“无人机”踏查专业队伍,常态化在全县范围内严密开展空巡,让群众自觉筑牢“不敢种”的思想防线,为实现毒源“零生长、零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查更要注重宣,将禁种铲毒理念深植群众心中。
  “罂粟各个成长期特征不一样,群众识别难度大。”兴仁市公安局禁毒民警介绍,近年来,兴仁市辖区非法种植罂粟等原植物主要为赏花或药用,多以零散种植为主,非法种植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
  为此,兴仁公安将禁种宣传融入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在辖区禁毒教育基地、各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中心设置专门展区,展示罂粟成长各阶段样本,方便群众识别。在罂粟生长期间,通过布设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宣传喇叭等形式,将禁种铲毒宣传车开进各村寨,开到群众身边。
  在兴义市,兴义市禁毒办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禁种铲毒专项工作方案,将踏查与宣教下沉至各村(社区)及网格小组,明确包保责任人,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此外,下发有偿举报线索,动员群众参与,依靠群防群治筑牢禁毒防线。
  在望谟县,禁毒民警辅警在踏勘时逐户宣传禁毒知识。重点针对老年群体,用本地少数民族语言讲解,列举典型案例纠正民间流传“大烟能食用、可治病”的错误观念,让群众认清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危害,并在辖区各村寨张贴打击非法种植通告,与农户签订禁种铲毒承诺书,明确责任义务,筑牢禁毒防线。
  接下来,黔西南公安将持续发挥“科技+人力”优势,以科技助力、部门联动、扩大宣传等方式,不断营造“种毒违法、种毒必铲、种毒必究”的全民禁毒氛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