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遵义: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治理聚势共赢
  ■ 通讯员 李宜宇 马云才
  近日,网约车司机吴潘亮在接送完乘客后,前往遵义市播州区龙坑街道“新就业群体驿站”添加饮用水并进行午间休憩,途中他发现龙坑街道一农贸市场进出口有货运车辆违停影响通行安全,随手拍下照片上传至“网约车司机移动探头”工作群。10分钟后,交警部门把处置完成的照片反馈到群内。这一场景,正是遵义市创新实施“三新工程”,推动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组织松散的特点,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实施“新兴领域党建提质攻坚行动”,通过“双找行动”(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40余个,让3.3万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找到“红色港湾”。在播州区,13个新业态党支部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清洁社区、爱心送考等“快乐帮”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红花岗区“红色驿家”党支部将辖区17个网格与骑手工作区域精准重合,实现“蜂巢筑网”治理格局。“现在参加支部活动就像回家,还能为社区出力,特别有归属感。”党龄20年的网约车司机帅师傅说。
  针对新就业群体“吃饭难、休息难、维权难”等痛点难点问题,遵义市打造“遵新义站”服务矩阵,建成300个暖心驿站,形成“15分钟暖心服务圈”。驿站内微波炉、医药箱、充电桩一应俱全,配套开发的VR全景导航系统可实现“一键寻站”,更延伸出街区友好商铺联盟、心理健康咨询站、法律维权点等特色服务,累计惠及2万余人次。红岗区迎红街道50余家商铺为骑手提供专属折扣;赤水市划设快递专用停车位51个;播州区将暖心驿站服务功能拓展至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全市1400余名新就业从业人员参加免费体检。
  在遵义,2000余名持证“流动网格员”已成为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他们依托走街串巷、熟门熟路的职业特性,化身安全隐患“侦察兵”、市容环境“监督员”。红花岗区划分79个“流动网格”,骑手通过“随手拍”上报问题140余件;凤冈县“骑兵团”累计反馈隐患200余处,协助整改乱停乱放120起,推动社区投诉率下降30%。2月10日,播州区快递员李俊成送件途中发现商铺火情,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并组织站点同事参与灭火,避免了财产损失,展现了新就业群体的“先锋力量”。
  “这种双向赋能模式破解了传统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难题。”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付胜奎表示,近年来,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显著提升,从“管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合伙人”,既解决了群体权益保障问题,又激活了城市治理的“末梢神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