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 ■记者 常玥玥
“安全带就是生命带,系好才能防意外!”
“酒后驾驶隐患大,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3月12日,绥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组成“美丽乡村行”宣传小分队,走进乡村道路、田间地头,与群众聊家常、话安全,将交通安全普法工作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全省公安交管部门持续在交通安全普法工作中想新招、亮实招、出硬招,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筑牢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加强事故警示教育和交通违法警示曝光,引导群众树立通行规则意识、守法自律意识、文明交通意识,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普法场景化:融入日常 深入人心 为使交通安全宣传入脑入心,全省各地公安交警打破传统普法局限性,巧妙地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各类场景,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月8日,正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借助正安县杨兴镇第四届油菜花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时机,走进杨兴镇桐梓社区油菜花基地,开展“一盔一带”暨“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在人头攒动的花海里,交警们耐心解答群众疑问,普及出行安全常识,居民和游客在欣赏美丽风景之余,轻松将交通安全知识记在心中。
3月10日,松桃自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普觉镇政府组成“宣传小分队”,充分利用赶集日人员聚集的优势,深入集市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群众送上一份实用的“交通安全指南”。工作人员根据辖区道路实际和群众出行特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面对面聊家常方式,向赶集群众和摊主商贩耐心讲解超员超速、酒驾醉驾、无证驾驶、骑乘摩托车和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提醒广大群众紧绷交通安全弦,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出行习惯。
载体多元化:提升效能 广泛传播
全省公安交警部门把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载体多元化作为提升传播效能的关键驱动力,不断探索新的传播策略,以更加贴近受众的方式传递法治声音。
线下,“亮屏行动”全面铺开,LED显示屏成为交通安全宣传的“前沿阵地”。
近日,六枝特区公安局交警大队结合辖区实际,依托公交车、出租车流动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在车载LED屏全天候滚动播放超员超载的危害、骑乘二三轮摩托车要佩戴头盔等交通安全提示信息,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线上,新媒体平台成为普法主力军,全省各级交管部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精心制作并发布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教育视频、法律法规解读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当下正值春耕播种时节,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贵州公安交警结合农村道路安全出行、务工乘车出行、国省道及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等内容制作海报,并在“贵州交警”微信公众号刊播,让更多群众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吸引了不少粉丝点赞转发。
对象精准化:因材施教 靶向普法
“以前总觉得交通事故离自己很远,今天才懂防护不是做样子!”3月10日,贵阳市经开区一名护栏维修工人在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后感慨道。
当天,经开交管分局民警深入环卫、绿化、井盖维修、护栏养护等路面作业群体作业现场,开展“安全守护到身边”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用暖心举措守护城市建设者平安。
“维修井盖、护栏施工的师傅们,一定要落实‘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全程封闭作业区。开展环卫工作和绿化工作时,作业车辆要停放规范,一定不能酒驾及闯红灯!”针对不同行业,民警们制定了不同的安全宣传指南,并结合近年来因未规范防护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向施工人员剖析作业风险点。
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交通安全法规的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具体需求各不相同,全省各地公安交警采取精准施策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普法宣传活动,实现普法宣传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确保宣传效能持续提升。
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为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开车在路上行驶,明显感觉到车辆违规变道、行人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大大减少,平时驾车出行更安心更顺心了!”有着近20年驾龄的群众张雪说。
交通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宁,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未来,全省公安交警将持续创新,提升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交通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