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黔南州:“嬢嬢”显身手 治理有妙招
  ■ 通讯员 罗春菊 记者 罗翔
  在黔南州,有这样一群“嬢嬢”,她们身怀特长,满怀爱心,还擅长调解纠纷,堪称乡村治理的“多面手”。她们来自福泉市“金山嬢嬢”调解室、平塘县亮寨村“姨嬢服务队”、三都自治县“水乡绣娘调解室”……
  她们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坚韧,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用智慧和温情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动人篇章。
  “小调解”铸就“大和谐”
  在福泉市公安局金山派出所内,有一间面积不大却声名远扬的小屋——“金山嬢嬢”调解室。辖区群众都知晓,“有矛盾纠纷就找金山嬢嬢,金山嬢嬢都能给解决”。
  2024年4月,辖区内周家与杨家因农田供排水问题引起纠纷,双方互不相让,吵闹不断,还多次报警。金山派出所将这起纠纷交给“金山嬢嬢”调解室。嬢嬢们别出心裁,把调解地点从室内搬到田间地头,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做双方工作。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最终放下成见,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像这样的调解案例在“金山嬢嬢”调解室数不胜数,每一个都让当事人双方满意又暖心。
  “金山嬢嬢”调解室负责人陈娟娟谈及调解工作时感慨道:“调解工作没有捷径,全靠用心用情。只有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身为女性,在调解工作中具备独特优势,陈娟娟表示将借助这一优势,全力化解矛盾,打造矛盾化解的“终点站”与风险防范的“前哨站”。
  群众呼声变幸福掌声
  “这几年,我们村在姨嬢服务团的带领下,矛盾纠纷少了,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好。”平塘县亮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姨嬢服务队”队长石国莳说道。
  “姨嬢服务队”是亮寨村的一支志愿者队伍,由38名妇女组成,成员涵盖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联户长、党员、产业大户等,平均年龄在50岁,年龄最大的已近65岁。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有她们积极参与的身影,村里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她们的努力。
  近年来,亮寨村结合毛南族女性当家的民俗传统,充分激发“她智慧”,发挥“姨嬢前治”作用,及时发现苗头问题;施展“姨嬢柔治”能力,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凝聚“姨嬢联治”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她们积极投身村规民约的制定与执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组建了“调解姨嬢”团。她们凭借女性的柔情与智慧,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53岁的石国慧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姨嬢”,处理家长里短的“调解能手”,成功调解多起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深受村民信赖。据了解,“调解姨嬢”团队已发展队员30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件,化解成功率100%。
  在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姨嬢们同样表现出色。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还是乡村产业发展,从路灯安装规划,到蓝莓产业发展方向,再到采摘人员招募,姨嬢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往年,蓝莓采摘因销售渠道缺失,现在有了稳定的供销渠道,群众采摘蓝莓不用再提心吊胆,我们的蓝莓产业也逐步从以鲜果销售为主转向以深加工为主。”石国莳表示,这得益于姨嬢们主动外出招商引资,引来了深加工企业,拓宽了产业发展之路。
  “以前是‘村里的女人嗓门大’,现在是‘村里的女人能量大’!”这句亮寨村的“流行语”,生动展现了村里妇女从“围着灶台转”到“围着村务转”的转变,她们已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她力量”,谱写新时代农村妇女的精彩篇章。
  水乡绣娘成调解能手
  三都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有一支清一色“娘子军”组成的调解队伍,在当地小有名气。她们不仅能绣出精美的马尾绣,还能“治”各种家长里短,这就是“水乡绣娘调解室”。
  三都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马尾绣是水族特有的刺绣技艺。全县约有3.7万水族妇女从事刺绣工作,部分作为马尾绣传承人的绣娘,在刺绣技艺上不仅能培训其他绣娘,还能带领大家致富,在绣娘群体中颇具威望。
  今年61岁的韦应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三都自治县中和镇三洞马尾绣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贵州省省级马尾绣技艺传承人。2019年,在她的带领下,在雪花湖社区建立了“水乡绣娘调解室”,挑选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绣娘为调解员,专门调解群众矛盾纠纷。绣娘们充分发挥懂习俗、会调解、接地气的优势,从民族习俗入手,以刺绣为媒拉家常、听诉求、找症结、释法理、促和解,“一站式”受理群众矛盾诉求,为群众解决“疙瘩事”。
  日前,在“水乡绣娘调解室”,传出阵阵朗朗上口的水族山歌,社区居民潘某夫妻二人静静地坐着。原来,潘某夫妻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妻子觉得丈夫不理解自己操持家务的辛苦,丈夫则认为妻子对自己关心不足,两人互不相让,矛盾逐渐升级。调解队员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邀请夫妻俩来到调解室面对面调解。为缓和气氛,韦应丽和绣娘调解员们现场唱起“劝夫妻和睦”的水歌,耐心劝导双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两人和好如初。自“水乡绣娘调解室”成立以来,韦应丽和调解队员们共调处化解家庭矛盾60余起,受理率和成功率均达100%。
  如今,走进三都自治县水族村寨,常常能看到绣娘们聚在院坝里,手脚麻利地刺绣,欢声笑语不断,还不时唱起欢快的水歌,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氛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