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深入群众开展走访工作。 ■ 记者 张斌
自“警务背包”工作模式启动以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公安机关准确把握“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坚持以民意为标尺、以问题为导向,以“警务背包”为载体,将送证上门、入户走访、法律宣传、安全防范、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等警务工作“装”进背包里,把公安职责同群众的期盼紧密结合,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走访村寨暖人心 情系群众惠民生
三月,六枝特区的牂牁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太阳。
临近下午六点,牂牁江背靠着的老王山,在夕阳的笼罩下,被染上了一层暖色调,与牂牁江交融在一起,山水相依相伴,宁静而又壮美。
在通往老王山的路上,偶有游客在道路两旁驻足,沉醉在如梦如幻的夕阳美景之中。而六枝特区公安局牂牁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张祥和警务助理李金念却无心欣赏美景,背着“警务背包”步履不停,前往牂牁镇鲁戛村何家寨进行走访。
自2024年牂牁江景区在网络平台上“火”了之后,来这里游玩的游客逐渐增多,当中有很多游客更是慕名来爬老王山。何家寨,就是上老王山的一个重要入口。在这里,经常会遇到前来游玩的游客。
“2024年8月,里因为工作调整,我从原来的办案民警,转为一名社区民警,鲁戛村是我管辖的四个村之一。”民警张祥说。
这一次,张祥和李金念一起,去走访何家寨组,主要是去帮助组里的群众解决难题,同时,也搜集记录群众诉求。
当天,两人的“警务背包”里装有宣传册、社区工作指南、民法典、笔记本、调解书、入户走访表等资料。走了一段崎岖的山路后,张祥和李金念两人于傍晚时分来到了何家寨曹德秀老人家中。
曹德秀老人的家,就在鲁戛村的村头,早年,她家用自家房子,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卖铺。
“今年春节前,我来走访的时候,发现何家寨家家户户都没有做安防措施。”张祥说,在他的动员下,现在基本每家都安装了监控探头,“今天来走访,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教会老人家怎么使用和调阅监控视频。”
张祥说:“近期气温走低,又连续下雨,来牂牁江游玩的游客要比以往少得多,但作为社区民警,开展日常走访,切实把安全和服务送到群众家中,是我们的主要责任。”
“我们也希望通过加强安防,增强辖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让前来牂牁江老王山的游客玩得放心。”看到张祥他们的到来,曹德秀老人喜笑颜开,连忙抬出凳子和两人聊了起来,还积极向张祥反映寨子里其他人家的情况。
通过坚持走村入户,张祥跟寨子里的村民已经十分熟悉。
因为家是外地的,张祥初到牂牁派出所工作时说的是普通话,到村里开展工作时,和村民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沟通交流,大家已经能很顺畅地对话,张祥甚至能听懂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
张祥说,在牂牁镇,他所管辖的鲁戛、沈家、兴隆、西拉这4个村,大多数群众是苗族和布依族,很多群众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说普通话的那个小伙子”。
说起这个说普通话的小伙子,曹德秀老人更是赞不绝口:“张警官脾气好,又热心,经常来我们这里,寨子里哪家有点事情,只要找到他,他都肯帮忙。”
离开曹德秀老人家后,张祥和李金念两人又来到了村民李少明老人家中。
李少明的儿女虽也住在同一个村里,但老人是独自居住。张祥每次到何家寨走访时,都要去李少明老人家里看看,还会叮嘱其儿女,要记得随时关注老人的起居安全,有什么事,记得和他联系。
一天下来,张祥背着他那装满“宝贝”的“警务背包”,穿梭在何家寨村子里。
“张祥是我们村民的好警官,他成为社区民警后,日复一日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走访服务群众工作。他的身影出现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哪家有矛盾,他就出现在哪家;哪家有困难,他就第一时间帮忙解决。”鲁戛村的村民如此评价张祥。
警务围着民意转 服务围着百姓转
回忆起最初担任社区民警的工作时,张祥用“一团乱麻”来形容当时的心情。虽然入警时间不长,但张祥先后办过户籍、做过内勤,办过案子,社区工作对他来说,一切是从零开始。
起初,张祥对政策理解不透,对数据掌握不准确,感觉无从下手。他暗自下决心,只要功夫深,就没有做不了的工作。接手社区工作后,他决定从数据开始。面对信息不对称,他认为没有捷径可走,便认真“沉下去”,最终得到了最为准确的数据。
为尽快适应社区工作并将工作做细、做实,张祥先后和辖区综治、民政、学校、村委取得联系,对掌握的数据逐一核对,这还不够,他借助警务助理人熟地熟的优势,在警务助理李金念的配合下,走村串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四个村的家家户户,掌握了基本信息。
在张祥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何家寨村民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和各类诉求。
“必须入户走访,才能了解到具体情况,社区工作不能走马观花,要真正深入去了解群众的诉求,并且很多矛盾纠纷,不是一次性就能调解好……”谈及到走村入户工作时,张祥笑着说,鞋子都走坏了三双。
回忆起调解成功的故事,张祥对记者说,鲁戛村的熊荣正(化名)与杨英(化名)情感纠纷的调解让他记忆犹新:双方因感情破裂已分居多年。2024年9月,熊荣正在与杨英家商量离婚事宜的过程中,与岳父杨亮(化名)发生了抓扯,导致纠纷产生。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多次联合牂牁镇综治办、村委等到熊荣正家开展调解工作,从法律和感情的角度帮助两人化解矛盾,最终两人均表示感情确实破裂,无法再继续一起生活。我只得转变思路,劝说两人冷静处理,并引导双方寻求律师的帮助。”张祥说,最终,双方均表示会冷静处理,不会再发生过激行为。
经过几个月的社区走访工作下来,张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去开展各方面工作;要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用群众的语言和他们沟通;矛盾纠纷调解,要学会借助外力,比如村委及矛盾双方的亲朋好友;要有耐心,必须和群众建立信任。
“背着警务背包去工作,体现的是责任,连接的是民心,守护的是平安!”落日余晖下,张祥感慨地说,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广大社区民警的多跑腿,换来群众的少跑路,让辖区群众感受到有温度的暖心服务,真正实现警务围着民意“转”,努力让“背包警务”在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道路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