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龚才应:让法治星光照进学生心里

  ■记者 张永霞 通讯员 文杰
  2月26日清晨7点半,晨雾还未散尽,石阡县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们排着队等待吃早餐,面前是冒着腾腾热气的包子、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还有散发着温暖香气的豆浆。
  “知识点、温度感、参与度,法治‘三棱镜’折射出的每束光,都得照进学生们心里才作数啊!”此刻,身着警服的石阡县公安局民警龚才应已来到学校,搓了搓发红的手,把“开学第一课”的课件又检查了一遍——这位有着32年警龄的老民警,正为担任法治副校长以来的第48场普法课作最后准备。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玩场真人版‘法治荣耀’——我是你们的专属NPC警长,现在发布SSR级闯关任务……”当天上午,龚才应以“守护青春·共筑安全防线”为主题的法治课开场白,让学生们学法热情高涨。
  “龚警官的课非常生动,他就像一位亲切的大叔,跟我们聊天,为我们解惑,我很喜欢他的课。”石阡县中等职业中学周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龚副校长带来的不仅是法治知识,更是在学生们心里筑起的一道抵御‘黑暗’的精神盾牌。”石阡县中等职业中学校长姜波如是说。
  学生、老师们的评价,于龚才应而言,既是认可,也是鞭策。
  “开展法治讲座48场,结对帮扶学生25人,走访学生家庭108家(次)……”翻开龚才应的警务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任法治副校长以来的足迹。办公桌上,静静立着全县“优秀法治副校长”奖杯。
  看着眼前这些成绩,那些记忆深处的往事飘然而至,于眼前、耳际,在脑海中逐渐清晰——
  2019年9月,时任石阡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的龚才应接到“特殊任命”——兼任石阡中学法治副校长。当时,正值新型网络诈骗蔓延至校园。
  “要让法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必须建立警校联动长效机制。”在石阡县公安局党委专题会议上,龚才应的建议十分受用。
  “第一次到学校上课,就碰了‘钉子’。”龚才应清楚记得,多年前那堂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讲座,台下学生要么低头打瞌睡,要么窃窃私语。公安专业出身的他意识到,必须把“晦涩的法条”转化为“青春语言”。
  查资料,找突破;访老师,问专家……于是,龚才应从“新”学起,从“心”开始。
  当好法治副校长,讲好法治课是第一步。然而,在龚才应看来,法治课堂的受众,不只是学生。“要普法,就要聚焦‘警校家社’四位一体,联动赋能,多管齐下。”他说。
  经验、感悟,都源于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龚副校长,有位学生需要你帮助……”2024年4月,龚才应接到所任法治副校长学校老师的电话,原来,学生小李因父母闹矛盾,心情不好,想请他前去帮忙处理。
  疏导安抚,交心谈心,上门走访;做工作,讲政策,普法律……随后,龚才应联合石阡县人民法院及当地政府、司法综治、派出所、村支两委等力量,成功化解小李父母之间的矛盾。而小李也终于回归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龚警官,是你挽救了我们一家,你是我们一家最大的恩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事后,小李父亲特意打电话感谢龚才应。
  对于龚才应来说,这样的温情故事还有很多。
  从事法治副校长工作多年,龚才应逐渐学会了阅读学生们的表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表情和眼神,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他说,“深入了解心理状态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
  “县公安局还在学校‘聘请’了‘法治小宣员’。”龚才应介绍说,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他从学校挑选了10名学生作为“法治小宣员”,开展专项培训后,一起参与校园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学生们从被动学法到主动普法。
  说起学生们的表现,龚才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最难的是打破‘说教者’形象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龚才应道出了护航青少年成长的困境。他在警务工作日志最新页写道:“法治教育不是刻刀,而是春雨。”
  普法如春雨,滴滴润童心。当问及最大成就感时,龚才应指着窗外操场上奔跑的少年:“看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方向,就是对法治教育最好的回报。”
  午时末,龚才应整理着学生递来的“法治心愿卡”,泛黄的纸张上跳跃着青春笔迹:“真的好想当一名警察”“希望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当下,石阡县中等职业中学教学楼前的桂花树萌发新芽,法治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