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读报告·看答卷
法治贵州:增强法律意识 树牢法治观念
平塘县双河村:“八音弹唱”刮起山歌普法民族风
莫富元代表: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得以彰显
解决急难愁盼 群众笑脸绽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塘县双河村:“八音弹唱”刮起山歌普法民族风
■记者 罗翔
“生活美好山歌扬,首首都唱共产党;一心为民谋幸福,城乡面貌换新装!”“诈骗手段花样新,钱财守护要用心……”
走进平塘县塘边镇双河村,只见道路两旁柳丝低垂,鸟语花香,一栋栋小洋楼墙壁上绘着“幸福是干出来的、致富是拼出来的”等励志墙画。
双河村位于平塘县塘边镇东北面,处于“中国天眼”核心区内,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在农家小院,双河村布依族民间艺人们,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给线上的网友们带去一场场精彩的布依八音弹唱表演,将一首首融合乡风文明、普法宣传的“八音谈唱”曲目搬上抖音平台,吸引了上万网友的围观与点赞。
“八音弹唱”俗称“八大行”,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平塘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由八位成员分别演奏月琴、三弦琴、八角琴、竹鼓、大胡、中胡、京胡、笛子、唢呐等乐器,再伴之以演唱,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布依色彩。2009年,“八音弹唱”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双河村作为“八音弹唱”的发源地,村民们依托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巧妙融合,把“八音弹唱”与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思想、矛盾调处等乡村治理活动,让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澎湃的内生动能。
针对法律法规文字表述规范但群众理解较难的实际,“八音弹唱”法治山歌队员们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将宪法、民法典和反邪禁毒禁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编成歌词,把“法言法语”变成“方言土语”和民间俚语,再根据“八音弹唱”的不同曲式要求分别入调,先后编写了70余首普法山歌用于演出宣传。
用歌声引导,守护“中国天眼”。针对国家对“中国天眼”实行电磁波宁静区环境分级保护的实际,“八音弹唱”法治山歌队围绕“中国天眼”宁静区设置、手机使用管理、森林防火等的要求,创作了《守护天眼歌》《天眼保护分三区》等歌曲,向核心区周边村寨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并不定期到游客接待中心等地弹唱宣传,提醒游客自觉遵守管理规定,共同守护“中国天眼”安全,极大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村规民约上墙不落地的情况,“八音弹唱”法治山歌队把本村涵盖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等方面规定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村民需要遵守的各项约定,编成《村规民约好处多》等法治山歌,通过“八音弹唱”进行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双河村的村民,提高群众对村规民约的知晓率。在村规民约的影响下,各村民小组淳化乡风民风,有效破除大操大办、人情攀比、迷信活动等陈规陋习,涌现出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典型事例,促进了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全村近几年来无民事刑事案件发生。
“生活好了要记清,毒品害人害家庭,远离毒品生活好……”“人人都与法相连,反映诉求要依法,法律途径来维权……”一首首优美的八音坐唱、动听的布依曲艺,让法治音符在天眼之城的天空飘荡。双河村“八音弹唱”山歌普法,激活了法治乡村建设的一池春水。
如今,在双河村,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布依八音弹唱队,除了日常的表演、排练外,他们还手握喇叭、放声歌唱,扎根群众、为民解纷,田间地头、村尾、群众家中到处有他们的身影,回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既是党的声音的传播员,又是帮困解难的服务员,调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运用“八音弹唱”向村民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累计覆盖群众2万余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