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南明区检察院“疏+合+解+治”工作法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
解民忧 纾民困 暖民心
  编者按:2024年12月,省委政法委对全省63个“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授牌。其中,贵阳贵安有南明区人民检察院“疏+合+解+治”立体式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工作法等7个“枫桥式工作法”入选。本报“平安贵阳”周刊从本期开始,通过图文形式呈现获表彰单位的探索,以飨读者。

  ■ 记者 付先锐 贾华
  “能跟您聊聊吗?”刚结束公开听证会后,特邀参加旁听的心理咨询师李老师向控告人张某发出了邀约,经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介绍李老师身份后,张某同意后一起来到南明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心理疏导室交流。
  南明区是贵阳的老城区,流动人口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与日俱增,大量纠纷进入司法领域,导致涉法涉诉信访数量增加、化解难度增大。结合实际,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探索出“疏导信访人情绪、聚合各方有生力量、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溯源预防社会治理”的“疏+合+解+治”立体式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的枫桥式工作法,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春风拂面 疏导先行
  为做好疏通疏导工作,该院打造“春风”控申工作室,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窗口服务、更精准的流程引导、更及时的程序响应,进一步提升办理质效。实行信访工作联络员制度,专人专责全程跟进信访件受理、流转、督办、回复,实现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从“做得到”向“做得好”转变。
  信访人詹某不服公安机关撤案决定并情绪激动,向南明区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该院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撤案决定正确,但詹某情绪过激,检察干警及时研判风险,邀请心理咨询师多次为詹某开展心理疏导,成功疏解其郁结情绪,最终詹某接受检察机关审查结论。
  该院常态化引入社会心理服务,对存在偏激情绪、心理创伤的信访人,邀请心理咨询师参与矛盾化解,以“心治”促“法治”。2024年以来,该院已为14名信访人开展心理疏导23次,推动矛盾纠纷有序化解。
  聚沙成塔 凝聚合力
  
结合涉法涉诉信访涉及业务领域多、信访人诉求复杂等实际,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切实加强内外协作,凝聚化解合力。
  内部融合聚动能,落实检察院各业务部门联合接访制度,实现“小窗口、大接访”,将业务部门听取信访诉求、答复说理前置到接访环节,推动简单信访事项当场答复,减轻群众诉累。
  外部联动增效能,落实《南明区涉法涉诉信访衔接配合工作办法》,联动多家单位共商共治跨部门信访难题;与民政、教育等单位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合力为群众纾困解难;组建“南检智库”,汇集财税、法医等领域专家参与疑难信访案件研判、听证等工作。
  解决问题 从心开始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围绕“三到位”持续发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依法监督解“法结”,充分运用法律监督手段纠错、维权,将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释法说理解“心结”,将释法说理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因案施策用好公开听证、专家论证等措施,讲清法理,说透情理,确保“诉求无理的解释到位”。
  司法救助解“困结”,用足用好司法救助政策,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关心关怀到位,发挥司法救助在预防、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该院还研发“随申办”司法救助线上小程序,实现群众申请救助、查看办理进展“随时办”“掌上办”,以科技赋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2024年以来,共救助刑事被害人73人、发放救助金60.6万元。
   综合治理 源头预防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坚持靶向用力,强化内部防控,创新建立“案—访比”考核机制,推动检察官在办案中同步研判信访风险、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经查证,龙某信访案中龙某确系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导致“被犯罪”,影响正常生活,该院依法监督纠错的同时,针对原案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核查不精准等问题,向公安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改进工作。
  强化反向审视,对涉法涉诉信访“回头看”,该院逐案检视信访产生原因,查找原执法司法活动中存在的不合法、不规范问题督促整改,倒逼司法公正。
  2024年以来,推动刑事和解93件、民事和解2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3件。“我们将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优化‘疏+合+解+治’工作法,守护好群众利益,书写好民心答卷。”南明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