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开展夜间巡逻。 ■记者 姚强
走在遵义市汇川区的街头,随时都有民警在巡逻,这让当地的老百姓感到了满满的安全感。
医院、学校、银行机构安装一键报警装置、视频接入公安网;划分快速反应区域、屯警街面、对特殊场所采取“站桩式”,背街小巷时时有警巡逻;同时,对市民诉求快速回应、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等,遵义市汇川公安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悄悄发生了变化……
多年来,汇川公安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三点发力”强有力地推进平安汇川建设,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可视化一键报警
2月21日,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常忙碌的一天,该院一楼大厅内、各科室门前人头攒动,在几处显眼墙壁上张贴着“警医联动共建平安”的宣传标语。
2023年,汇川公安分局大连路派出所把“平安医院”建设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将遵义市医学院监控安防体系全面接入公安平台,提升公安快速处置能力。
该系统为一键式紧急报警一体机,前端建在医院保安室内,终端通过专网接入派出所监控室,实现视频监控信号全覆盖。当医院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按一下安装在相关科室点位的按钮,即可实现“一键报警”,并能够远程进行可视化指挥、语音对讲、音视频证据保留,现场实时监控视频便能同步传输到派出所视频监控室,警方将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处置,极大地提升医院安全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今年1月下旬,大连路派出所通过视频监控发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人员异常聚集,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对一起准备讨要“说法”的医疗纠纷及时、有效处理在萌芽状态。
据粗略统计,自接入公安平台后,涉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警情下降了39.1%,“科技兴警”“科技助警”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防控和提高预警处置工作。
对此,在治理基层难的问题上,汇川公安分局探索出了一个“突破口”。随后,按照“政府监管、单位主责、预防为主、确保安全”的原则,该分局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内保工作方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型升级。
“学校监控与公安部门建立信息交流系统,增强全校师生对校园安全的重视,提高安全意识,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辖区学校负责人纷纷点赞称。
精准防控巡逻
“真没想到,还不到2分钟警察就赶来了,及时制止了这件事。”报警人感激地说。
近日,汇川公安分局上海路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辖区苏州路某酒吧门前有几名男子互相推搡和辱骂,驻守苏州路悦翠城商圈的2名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同时,该派出所内值班的6名警力和联动驻守苏州路路段的3名特巡警队员前去增援,及时制止了这起矛盾纠纷。经民警协调后,双方握手言和,围观市民和周边商户为派出所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突能力点赞。
汇川公安分局的大连路派出所、上海路派出所、高桥派出所、洗马路派出所等派出所地处城中心,房屋密集、个体商铺多、人员流动性大,管辖区域警情高发、矛盾纠纷复杂、风险隐患较为聚集。
对于防范设施落后、防范力量薄弱的问题,汇川公安分局采取综合施策,及时有力地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汇川公安分局结合辖区治安形势,因地制宜划定了1分钟快速反应区域、3分钟快速反应区域和5分钟快速反应区域若干,实施常态屯警街面、动中备勤。部署特巡警大队的警力组成了固定网格和叠加网格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商圈、夜市摊点、红色地标等固定点位开展“站桩式”巡逻防控,并部署辖区派出所全天候对重点区域、重要路段、背街小巷开展巡逻防控。
快速回应群众诉求
汇川公安分局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及时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将源头防范与调解相结合,主动融入“政府主导、公安牵引、部门联动、多元共治”的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落实线索推送、风险研判、引导劝解、法治宣传等措施,着力打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闭环链条”。
2月7日,正安县一名群众走失,通过贵警“110”协作,发现该群众多次出现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是,汇川公安分局洗马路派出所民警迅速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动,调取监控视频,最终在该院找到走失群众。
而远在200公里外的家属获知后,感激地说:“这么远的距离,民警也在全力相助,太感激了。”
为把工作做实做细,汇川公安分局在加强街面动态巡防,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实现“1、3、5”分钟快速反应处置,及时化解矛盾;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等治安数据采集、梳理、分析和挖掘力度,便于快速处理群众相关诉求。同时,还针对重点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督促场所落实主体责任,帮助场所解决安全管理等相关问题。抓好有关线索的收集与报送,及时、全面地掌握重点场所的相关信息,确保从源头防范矛盾纠纷。
每逢节假日或是平常不定时不定点,民警都要对辖区内的KTV、酒吧、宾馆等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旨在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汇川公安分局通过“三点”齐发力,不仅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还让群众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