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理论
第05版:人大周刊
第06版:人大周刊
第07版:国内
第08版:国际
标题导航
推动网络法治建设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
贵州网络法治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落实中央部署,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持续推进地方网络法治体系化建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实中央部署,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 冷传莉 唐海清 张贵湘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工作。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综合立法,意义重大。贵州省积极贯彻实施《条例》,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一、积极推动《条例》全面实施
《条例》坚持社会共治,明确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目前贵州已基本建立一统多分、省地协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机制。
在《条例》的贯彻实施中,省委网信办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加强网络新闻业务日常监管,组织、协调网络宣传工作,开设执法人员培训班,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各市(州)网信办利用工作平台宣传《条例》,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行动,摸排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遭受网络侵害等苗头性问题,加强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信息发布重点平台安全监管,完善涉网联合执法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团体组织、学校、互联网企业、新闻媒体等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职责。
贵州积极贯彻实施《条例》,努力构筑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安全屏障。一是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的组织领导,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普法宣传。二是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开展“护苗”“绿书签”等系列未成年人网络教育活动,学校开设网络素养课程,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培训及网络知识讲座。三是强化网络监管。以规范网络信息内容、防治网络沉迷、保护个人信息为目标,完善网络监测制度,坚守多级联动、多元融合、多点触发的预警工作机制,重点加强互联网上网场所、网络平台的监管,注重对新媒体账号进行日常监测排查。四是推进网络执法。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行动,查处和制裁网络空间中的违法行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五是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网络犯罪。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针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诈骗等犯罪行为。
二、正确认识《条例》实施面临的挑战
(一)《条例》部分规定较为抽象,衔接性条款适用效果有限
一是部分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如举报未成年人网络侵害案件及处理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操作流程模糊;二是一些衔接性条款适用效果有限。不少抽象条款为衔接性条款,需援引其他法律法规才能准确适用,且有的衔接性条款所衔接法规效力低于《条例》。如适用《条例》第三十二条时,应同时适用部门规章《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中关于“必要个人信息”界定的相关条款,导致某一法律问题本应适用行政法规却适用了部门规章。
(二)新兴行业管理边界仍然不清,传统管理原则受到冲击
互联网技术给部门管理带来新问题,“线下管什么,线上就管什么”原则在网络世界受冲击。如“电竞酒店”作为酒店与游戏融合的新兴酒店,到底是由酒店管理部门还是游戏管理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管理?目前法律以及政策层面均无相关规定。再如“电子商务”,其并非新兴行业,而是传统行业中出现的一种新经营方式,但传统行业的管理部门与市场监督部门在“电子商务”的管理权限上也存在冲突。此外,针对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领域的管理,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亦较为模糊。
(三)基层网络执法能力不足,执法取证面临现实阻隔
一是网络执法力量较弱。专业人员配备不足,部分执法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跟不上实践要求,对网络技术、执法流程及《条例》掌握不全面。二是技术手段和设备不足。基层单位普遍缺乏专业监测技术、平台和设备,导致线索发现渠道窄。三是执法取证困难。电子数据难固定,容易灭失和被篡改,且数据量大。同时,属地管辖规定使有关部门对省外平台信息无管辖权,加上网络侵害形式多样手段复杂,更加剧了取证和认定的难度。
(四)网络内容监管的技术和手段受限,未成年人用网依旧面临不少风险
多数基层管理部门受客观条件限制,缺乏先进技术手段来监测和拦截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网络内容。加之部分网络平台的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存在效能不足的问题。因此,一些不良信息仍有可乘之机。
三、持续深入推进《条例》贯彻实施(一)出台《条例》实施细则或配套执行政策
一是出台省级层面的《条例》实施细则,这是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可操作性问题。实施细则应全面涵盖《条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对具体条款进行详细解读和明确规定,为各级单位和相关主体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提供清晰、准确的操作指南。二是出台相关配套执行政策。鉴于《条例》实施细则的出台需要较长时间,为解决当前基层单位贯彻实施《条例》时缺乏详细指导的困境,有必要出台省级甚至市级层面的相关配套执行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以更好指导基层有序开展工作。
(二)厘清管理部门职责
一是建议主管部门明确网络案件查办的线上线下管理原则。对同一个类型的案件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网上管什么,网下就管什么。同一个类型的案件在线上线下,违法的构成要件基本相同,应当同时查办。二是建议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电竞酒店、剧本杀等新兴行业的监管部门及其职责。
(三)提升基层执法与取证能力
一是扩充执法人员规模,适当增加网络执法人员编制,公开招聘具有网络技术、法律、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网络执法队伍。二是提高执法队伍水平,扩大人员培训覆盖面,开展网络执法实战演练以熟悉执法流程和技巧,建立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并激励其发挥创造性。三是强化执法技术支撑,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开展技术研发,鼓励网络执法部门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并推广基层有效做法。四是解决网络执法取证难问题,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如利用先进工具提高电子证据获取分析能力。五是成立跨地域协调机构统筹网络执法工作,修改互联网案件属地管辖规定,允许异地管辖以整合资源,并搭建跨地域的网络执法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先进技术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
(四)筑牢未成年人“网络防火墙”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细化规定并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强化平台责任,借助技术手段,构建内容管理审核体系,落实实名注册。三是提升技术监管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协会作用。五是鼓励公众监督举报,建立便捷渠道并给予奖励保护。六是强化对新兴网络平台和应用的监管,防止监管盲区。
(作者系《贵州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课题组)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