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让平安建设有力度有温度
——六盘水市水城区平安水城建设工作侧记
  ■ 记者 黄祖祥 郑滔
  “我们这里的治安越来越好,每当看到闪烁的警灯和巡逻警察的身影,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就感到格外安心。”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双水小广场夜市摊点做烤豆腐生意多年的王某说。
  “现在遇事有人问、有人管,哪怕邻里有什么纠纷,很快就能被化解处理好,平安和谐的氛围很浓。”水城区双水街道沙龙社区居民朱某说。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当地平安建设的力度、厚度与温度。
  近年来,水城区持续加大对平安水城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命案防控、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推动辖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个“强化”防控工作保障有力
  “我们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平安水城建设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工作中强化统筹谋划、强化机制落实、强化责任追究,高位推进平安水城建设。”水城区委政法委三级主任科员张凯鹏介绍说。
  2024年平安水城建设的高位推进,张凯鹏记忆犹新——
  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制度机制,及时组织召开相关动员部署会、专题会、调度会、研判会,适时开展跟踪调度和调研督查,下发提示函、督办函,层层压实责任,全面统筹协调各乡(镇、街道)和区委平安水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尽责,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
  同时,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思路,整合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工作中心等资源,基本建成1个区级综治中心、28个乡级综治中心、180个村级综治中心,三级综治中心采取集中受理、逐一研判、统一派单、跟踪督办、限时反馈的闭环模式,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社会治理服务;按照“多网合一”“一网统筹”要求,全面实施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完成了“十联户”单元组建和联户长推选,联户长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排查劝导员、治安安全联防员职责,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细胞,不断延伸了社会治理服务触角。
  此外,水城区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通过开展约谈、实施挂牌督办等方式,有力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平安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四个“狠抓”确保辖区平安和谐
  水城区新街乡大元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法治现代农业,如今的大元村可谓是乡村靓、产业兴、生活旺。
  在平安乡村建设中,该村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建立了三级治保人民调解网络,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到提前预防、多元化解处置。依托村级警务室,整合乡村组干部的力量,聚焦民生工程、扫黑除恶、聚众赌博、校园安全等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效保障“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
  “通过开展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平安乡村建设,大元村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实现了零越级上访、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零命案发生,真正实现了大矛盾不出村,小矛盾不出组。全村经济得到了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村、文明村、小康村。”张凯鹏介绍说。
  大元村的平安和谐,是水城区狠抓平安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水城区紧紧围绕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等平安建设目标,为确保辖区平安稳定,水城区还狠抓命案风险防范、狠抓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狠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
  其中,该区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作用,全面统筹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力量,对各类重点人员开展常态化滚动排查,精准掌握重点人员特别是高风险人员基本情况,全面落实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措施,精准掌握高风险人员动态,有效防止因重点人员服务管控不到位而引发极端案(事)件。同时,最大限度发挥驻村干部、警务助理、网格员、楼栋长、联户长等力量,定期深入楼栋、农村集中居住点、家庭等场所,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排查涉及婚恋家庭、经济债务、征地拆迁等领域的“民转刑”隐患线索,建立完善台账,实行分色预警,做到及时推送线索,及时分析研判,及时交办任务,及时跟踪督办,形成工作闭环,确保调处化解、疏导稳控等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将“民转刑”矛盾隐患排查发现在源头,调处化解在基层。
   五个“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事情说开了,问题解决了,气也顺了。我们两家的心结解开了,今后不再为土地的事情闹矛盾了。”水城区勺米镇坡脚村村民杨某与陈某对调解结果表示认可。
  前不久,杨某与陈某因挖地基引发土地纠纷,辖区网格员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上报,民警、调解员等多次上门调解,最终矛盾得到成功化解。
  此前,在水城区新街乡片区G246国道和旅游路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51户群众长达6年的征拆赔偿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新街乡组织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51户群众家中逐一了解诉求、收集证据,根据纠纷的不同类型和群众的具体诉求,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调解方案。邀请专业律师、法官等参与调解。最终,在各方协同配合下,形成强大调解合力,成功化解了该矛盾纠纷。
  “现在想反映问题、解决纠纷,只需到街道综治中心,以前需要找好几个部门、跑好几趟不说,还不一定每次都能找到人,有时会跑很多冤枉路。现在好了,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处处为我们着想。”双水街道沙龙社区居民朱某说。
  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这是水城区着力开展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应用的结果。
  水城区强力推进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应用,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深入基层开展常态化、滚动式、地毯式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并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如实录入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小,立即逐一研判,精准评估风险等级,分清性质、明确管辖,对矛盾突出、风险等级高、现实危害大的矛盾纠纷,逐一明确和落实化解稳控责任,推动矛盾有效化解,及时消除隐患。
  “我区除了着力开展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应用外,还着力开展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开展易扶点社会治理,着力开展见义勇为服务管理,着力推进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一项项工作的有力推进,织牢了我区平安建设的网底。”张凯鹏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水城区运用各类视频监控,在日常治安巡逻防控、案件侦破、应急处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治安防控立体化、信息化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发动群众建立“十联户”微信群,充分利用微信群宣传政策法规,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实现政策法规一传到到底,社情民意一报到顶的效果。
  同时,水城区公安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六盘水市公安局关于基层基础和社会面巡防勤务的工作中,深入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建设、以新型警务工作站建设为支点,探索智慧型“巡处一体化”做法,以“亮警”行动升级版为抓手,全力推动社会面巡防勤务改革及强化特巡警建设,围绕“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处警、无警巡逻”的总体思路,开展网格接处、街面巡防、快速处置、服务群众等工作,在治安防控、打击威慑犯罪、服务群众等工作方面成效显著,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