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给群众留一把椅子
非法营运还超载?看贵阳交警如何精准查处
图说新闻
乌当区医共体总院:一体化转诊机制“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公告
茅台助力中国色走向世界
毕节市七星关区检察院:为2000余名高中生上“法治晚自习”
图说新闻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当区医共体总院:一体化转诊机制“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记者 杨情丽
“谢谢医院帮我们救回了家人!”1月8日,在乌当区医共体总院接受20天治疗后,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村民罗桂琼在家人、村医、新堡乡卫生院和总院医务人员的陪伴下,迎来了出院的日子。情绪激动的家属对医院医护人员连连道谢。话语不长,却饱含真情,看似平淡,却深入人心。
事情回溯至去年底。患有高血压的罗桂琼一直是陇脚村卫生室村医汪贵全的管理对象,常年以拉家常的方式详细了解他们一家当前家庭收支、身体调养等情况。2024年12月16日,在入户检查中,汪贵全发现罗桂琼瘫卧在床手足抽搐、病情加重,便立即上报乡卫生院的同时,把相关信息发到乌当区医共体一体化转诊联络工作群:
“陇脚村有患者罗桂琼,女,高血压,手足抖动,因经济有困难,望上来诊查住院治疗。”
“你陪她上来看一下,到心内科。”
“直接上门诊楼五楼心内科医生办公室。”
信息一发,一分钟内总院党政部、相关科室负责人立刻响应。
床位已预留好,救护车、医务人员已到位,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已畅通。但罗桂琼及其家属清楚自己的家庭情况,毅然决定放弃治疗。
医者仁心,总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挽救的患者。便让村医上门做思想工作,了解到罗桂琼和其家属是因家庭困难,惧怕高额医疗费用,不愿接受治疗,便把情况上报乡卫生院;乡卫生院便安排家庭医生团队医生再次登门。终于,在医生的劝说下,看着备受疼痛折磨的罗桂琼,其家属同意将病人送到总院治疗。
2024年12月17日,在新堡布依族乡医护人员和村医的帮助下,罗桂琼坐上送往总院的急救车。一到总院,不用排队挂号,直接住进了早已预留好的内二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村医则陪着家属到相关科室办理住院手续。在入院期间,医院解决家属就餐问题。
如今,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专业的护理,罗桂琼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肢体各项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从之前的卧床不能独自站立,到现在精神状态良好,能缓慢行走。出院后,总院对其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自费部分予以补助。
患者病情的点滴好转、感激的满意话语,无一不是对总院创新一体化转诊机制的无声点赞。
2024年11月1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双向转诊工作,总院制定出台“全程一体化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工作方案,要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对病情较严重需要住院的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全程陪同,直接转诊到总院住院治疗。并在医共体成员单位内建立了12个一体化转诊联络工作群,畅通下转上的绿色转诊通道,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疗诊服务。
截至目前,乌当区医共体总院通过一体化转诊联络工作群,已从各乡镇接诊63位患者到总院进行住院治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把病人当成亲人,把患者的需求作为工作重点,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就能增强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赢得患者和社会的口碑和赞誉。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