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办事处“四治融合”实践探访
  ■记者 张光平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推动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办事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四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关索街道位于关岭自治县县城东部,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滇黔锁匙”的美誉。其总面积48.73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主要居住的民族有汉族、布依族、黎族、苗族等民族,320国道与镇胜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历经数年的持续治理以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成功处理了一大批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自治:激发基层活力
  “家门口这条小巷,宽不过2米,长也才100多米,过去一直是泥巴路。遇到下雨天,路面就会布满深浅不一的小水坑。”提起家门口的道路情况,住在该街道场坝社区晒甲巷3号的蔡英深有感触地说。而今年,在办事处干部的提议下,大家开始重视修路这件事。社区出资购买水泥砂石,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实施道路硬化,10天时间就完成了巷道硬化,改善了大家的出行条件和人居环境。
  近年来,关索街道办事处坚持村民自治为基础,通过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活力。街道办事处精心选拔并配备强有力的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同时,依托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充分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深入开展走访调查,全面收集制约社区人居环境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居民公约。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联户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宣传好相关法规政策,引导居民踊跃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使居民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力地激发了居民的自治、共治、共享热情,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社区的人居环境。
  法治:保障治理有序
  “这个厨房窗户关了19年了。我家是2005年搬进来的,这些年可遭罪了,太臭了。刚开始,我还跟那些人‘对抗’,但没有效果,只能把窗户封得密不透风。”居住在该街道倚山花园小区的住户刘德渠老人说,小区背后滚牛坡的十多户群众因为修路诉求未得到满足,长期把生活垃圾扔在他家厨房后面那片区域,长期以来,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物业公司和社区多次组织清理,但清理完又被扔,如此反复,始终没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现在好了,他们不扔了,政府部门早就该强硬一些。”
  “这些年我们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才让这件事情搁置了。现在,没发现有扔垃圾的情况。”关索街道办事处司法所负责人韦炜介绍,今年8月,司法所组织物业公司、业主、业主委员会代表、社区干部以及住户等20多人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当面交流,讲清事情的历史缘由,并公布调查情况,通过摆事实、讲案例以及普法宣传,让群众意识到乱扔垃圾涉及侵权,从而自觉地改正自己的行为。
  关索街道办事处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升了村民法治意识,确保了各项治理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与此同时,街道办事处还通过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公正与和谐稳定。
  德治:引领社会风尚
  “德治旨在提升人的道德素养,强化道德自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关索办事处政法委员李庆胜表示,德治的目标是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每个人都能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因此,关索办事处注重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结合辖区5个社区4个行政村的实际,以文化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关索办事处2户家庭分别获得市级“文明家庭”“最美绿色生态家庭”的荣誉称号,还有4个村获“全市文明村”荣誉称号。
  通过社区文化活动、文化广场等多种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基层治理的硬实力,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通过宣扬“身边人、身边事”,树立一个个鲜活的道德榜样,表彰先进典型,形成一种人人争做文明人的良好风尚。同时,注重发挥村贤寨老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并带动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携手共同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智治:提升治理效率
  “智治是基层治理的智慧保障。倚山花园小区长达19年的纠纷化解便是极为典型的案例。”李庆胜介绍道,他们通过运用“天眼”“雪亮工程”调取历史数据,锁定居住滚牛坡乱扔垃圾的住户,随后依法对其进行警告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以达到处罚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效果。
  关索街道办事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通过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实现基层治理智能化。街道办事处通过建立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实现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掌控和高效指挥。
  目前,共建成天网、雪亮工程摄像头462个,平安黔哨摄像头2885个,实现屏幕精准巡查、警情精准调度、规律精准研判、落实精准督办,辖区纠纷求助类警情现场办结率达100%,线上和线下巡逻相结合,各类社会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群众的安全感逐年提升。
  “我们‘四治融合’实践,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也为地方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关索街道党工委书记阳汝辉表示,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关索街道办事处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