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人大周刊
第06版:人大周刊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平安贵阳
标题导航
遵义市余庆县龙家镇:“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纳雍公安:守护平安 “警”色正好
清镇市凤山村:“治”出一个和美乡村
贵阳经开消防:联合多部门打好冬季火灾防控攻坚战
乌当区新创路司法所:召开调解工作例会暨法律明白人培训会
“中国茅台号”彩绘客机A350正式启航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镇市凤山村:“治”出一个和美乡村
凤山村2024年“民族风情跳花节”表演活动现场。(通讯员 张金荣 供图)
■记者 晏惠轩
初冬,走进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漫步在凤山村“背躬田园”,道路干净整洁,青砖砌建的围墙造型独特,别有一番民族风味,村民们的庭院,花园、草坪规划有序,凉亭阁楼错落有致。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家家户户的房屋设计都别具一格,既有洋气的围栏和庭院,又保留了乡村的原汁原味,人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走在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不时会听见村民们谈论着自己的村寨。
乡风文明,民风淳朴。近年来,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在探索推进“治风”工作中创新思路、先试先行,通过“一个机制、三支队伍、两个带动、两个规范”的“1322”模式,将少数民族文化同移风易俗有机结合,丰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在凤山村中,始终活跃着一支充满活力的民族文艺队。每当闲暇之余,文艺队的队员们总会到凤山村村民广场排练。伴随农村“治风”工作的开展,文艺队别出心裁,把移风易俗内容与民族歌舞相结合,以免费的文艺演出替代过去昂贵的婚庆服务,在增添热闹的同时又节约开支。
“我们在民族文艺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文化广场规范村民酒席集中操办,便于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的同时也杜绝了占道办酒、乱丢垃圾等情况。”凤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荣介绍道。为了推动移风易俗,村里还制作了礼金簿,设计了“还礼栏”和“送礼栏”,帮助群众理清送礼逻辑关系,有效地避免了送礼攀比之风。
截至目前,在文艺队的助力下,已累计为本村新婚夫妇提供免费婚庆服务8场,并积极倡导“50元礼金(零礼金)”的理念,不断改变广大群众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攀比思想,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接纳。
“过去操办一场酒席动辄花费上万元,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队伍,有演出还有家政,降低了开销。”凤山村村民们对此纷纷竖起大拇指,由衷点赞。
“现在,我们村办红白喜事已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地点、统一程序、统一服务。就拿统一地点来说,我们把村法治文化广场作为操办红白事宜的集中办理点,有效解决了办酒场地有限的问题,还杜绝了撑杆搭棚、占道办酒的不文明现象。”张金荣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