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右一)向辖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 ■ 记者 张光平
近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对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贵州省55个单位、44名个人荣获表扬,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摆布村村委委员杨梅便是受表扬的个人之一。
11月14日,记者来到百合街道摆布村,对杨梅进行了采访。
普法教育的宣传员
“我们一直把她当成家里人,她经常在寨上跟大家摆龙门阵,教大家学法。”提起杨梅,摆布村大冲组73岁的谢家珍老人竖起大拇指。
摆布村位于百合街道西部1.5公里处,距关岭城区3.5公里,由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组成。
“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共有农村户籍人口367户1476人,现有耕地903.6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工、种植养殖、第三产业。”杨梅介绍,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她一边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一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活动,将法治知识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
据了解,2023年,杨梅组织开展普法主题宣讲3次,覆盖240余人次,普法教育院坝会4次,普及380余人次。
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调解矛盾,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还要有‘磨破嘴、跑断腿’的思想准备。”这是杨梅主动参与村委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心得。作为摆布村“法律明白人”,在开展调解工作时,杨梅从情、理、法多角度与当事人沟通协商,将每一次矛盾纠纷调解记录在案,并就纠纷的调解经验进行剖析。
记者翻阅该村矛盾纠纷调解台账发现,2021年以来,杨梅参与化解地界、赡养、婚姻等矛盾纠纷18起。
杨梅还经常组织摆布村其他“法律明白人”开展业务学习。2023年,摆布村“法律明白人”均通过贵州省“法律明白人”网络培训取得了证书。
在她的带领下,摆布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作为,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大事化了,小事化无。2022年7月,摆布村挂牌成为“无讼村”。
基层建设的参与者
“她一直以来积极参与村级民主事务决策、民主事务管理、乡村振兴、法治乡村建设等工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摆布村党支部书记胡胜阳介绍。
杨梅协助村“两委”制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协助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开展乡风文明、学法守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促进基层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和法治乡村建设工作。2023年2月,摆布村获得“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守土有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我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谈及获得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的感受,杨梅谦虚地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乡村普法教育、矛盾调解和基层建设上,她将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