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以法谋变 以法促兴
——安龙县打凼村全力推动法治+文旅融合发展
  ■通讯员 李金宇 陈少祥
  离安龙县城不远处,有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魅力村庄——打凼村。这里林木葱茏、流水潺湲,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民族民间武术村”“贵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金州三十年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一个个响亮的荣誉,让打凼村这张名片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焕发更加绚丽的色彩。
  近年来,打凼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紧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将法治服务与旅游产业化有机融合,聚焦打造“二区一路”新模式,以法谋变、以法促兴,全力做好法治+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2024年,打凼村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新突破。
  聚焦“五爽”目标 将“法治”与“风景”融合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作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安龙县打凼村坚持把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聚焦“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游”的“五爽”目标,将“法治”与“风景”融合发展,精心扮靓全域旅游法治风景线,推动旅游产业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聚焦“爽身”发力,以“法”护环境。打凼村始终把提高广大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为重要抓手,坚决落实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以来,共计开展法治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单7500余份,张贴公益海报40余份。打凼村乡村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达95%,水资源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年平均气温15.3℃,为游客带来清爽舒适的极致旅游体验。
  聚焦“爽心”发力,以“法”添风景。为充分发挥法治引领服务保障作用,积极探索以法赋能新模式,打凼村持续加大对布依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力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该村的重阳古树、武术、万年化石等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依法妥善保护,有效彰显打凼文化底蕴,留住文化记忆。
  聚焦“爽眼”发力,以“法”增动能。打凼村综合运用法治、德治、自治手段,深入实施农村整“五脏”治“八乱”,发动群众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及景区环境治理,农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管控有效,美的景色次第呈现。当前,正在动员景区周边田农大力种植油菜,打造景区连片油菜花,尽情展现打凼村的佳景天成之美,让游客在打凼村游得安心、娱之开心。
  聚焦“爽口”发力,以“法”守安全。把美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切入点,全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手抓饭、八大碗等美食品牌。积极协助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行业开展常态化检查,守护游客舌尖上的安全,让游客感受多彩的打凼烟火,食之爽心。
  聚焦“爽游”发力,以“法”促和谐。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化解矛盾纠纷主阵地搬到景区家门口,建好用好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站,及时为游客解答法律问题,化解旅游过程中的纠纷,全力营造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到法治声音、找得到法治服务的良好旅游环境,确保游客在打凼村游之舒心。
   注重法治共鸣 将“法治”与“休闲”融合
  打凼村将“法治”与“休闲”相结合,打造的法治文化休闲区深受群众喜爱。该休闲区内设立1面法治文化墙,10余块小型宣传牌,弘扬宪法精神、扫黑除恶、防范电信诈骗等法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有形的法治元素,产生无形的法治共鸣,于润物无声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加强统的力度,以约为绳。把村规民约作为推行群众自治、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有效载体,将法治精神融入村规民约,不断完善村规民约,设“红黑榜”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从乡村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用好联的方法,以约固行。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宜办理实施细则》,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村党支部+党员+红白理事会”三级联动体系,推进移风易俗,坚决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行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新时代文明乡风文明在打凼村蔚然成风。
  提升调的成效,以约促治。大力推行“党建+村规民约+网格化”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持续深化“党支部+网格+调解委员会+三老四会”责任体系,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3名网格员、25个联户长进行前端调解,再通过“党支部+网格+调解委员会”“三老四会”机制进行调解,基本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
  打造宣传载体 将“法治”与“文化”融合
  打凼村将法治与布依文化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法治宣传载体,创新法治宣传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圆周路”的形式进行宣传,将法律知识送进乡村。
  紧贴群众需求打造。打凼村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向群众宣传防范电诈、反邪教、禁毒、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浓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突出精品特色打造。将法治元素融入旅游路线,以集群阵地建设方式,将景区、休闲区和村寨墙体等串联成线,精心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宣传圆周路,变“宣传点”为“宣传带”,引导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打凼人”,持续打好法治文旅牌。
  注重宣传实效打造。以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为契机,整合各类普法资源,将党员代表、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致富带头人、红白理事管事等培养成“法律明白人”,引导乡村“法律明白人”参与乡村振兴、村务管理、新民风建设等,实现法治宣传与村民生活无缝对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