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法律援助宣传册。 ■ 记者 罗翔 通讯员 冉光梅
法律援助工作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能够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
近年来,平塘县坚持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重点,紧扣群众需求,主动延伸法律援助服务触角,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援服务。
强化平台建设 畅通维权渠道
2024年6月7日,平塘县者密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到辖区村民莫某的求助,称其15岁的长子患有先天脑瘫疾病,孩子母亲王某离家出走,对小孩医疗费、生活费等置之不理。自己长期独自抚养,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生活困难,希望通过法律程序让孩子母亲承担部分抚养费。
者密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法律援助中心。经核实相关情况后,当日决定对莫某提供法律援助,并立即指派承办律师积极与当事人沟通诉求,收集相关证据后形成诉状递交法院。法院于8月5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莫某与王某就孩子抚养事宜达成协议。2024年10月,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对本案进行回访时,莫某表示王某已按调解协议按时支付抚养费。
近年来,平塘县秉持“服务‘前移一步’、群众‘少走一步’”的工作理念,把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乡村末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通过构建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辅助,县妇联、残联、关工委等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法律援助网络。
同时,该县还充分发挥“12348”法律热线、“12348”贵州法网等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作用,打破地域限制、热线值班采取7×24小时服务全覆盖,提供远程法律援助服务,接通率100%。2024年以来,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特殊群体案件共131件,其中妇女19件、残疾人2件、未成年人75件、农民工20件、老年人15件,接待来访咨询群众4000余人次。
简化审批流程 提升服务水平
2024年2月21日,年近70岁的石某到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称2021年3月,某绿化公司雇佣其到贵阳市乌当区、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等工地从事种树、栽花等工作,工程完工后,公司拒不支付拖欠的7613元工资。经核实,石某系进城务工的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免于经济核查,当日决定对石某提供法律援助,并指派案件承办人。承办人认真听取石某对案情的陈述,对石某提出的法律问题逐一进行解答,依法调查取证后,将某绿化公司诉至法院。
2024年4月24日,平塘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某绿化公司向石某支付劳务欠款7613元。2024年10月,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对本案进行回访,该案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受援人石某对法律援助工作表示肯定。
平塘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免于经济核查,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乡(镇、街道)困难群众可以委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法律援助联络员等代为申请援助,由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受理、审查和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跟进服务,群众无须多次跑、来回跑,有效节约群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平塘县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个人告知承诺制,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减轻群众办事负担,实现法律援助审批从“减证便民”向“无证便民”的转变。2024年以来,共办理免于经济核查的法律援助案件236件,实行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9件。
优化服务资源 强化队伍建设
2024年10月21日,刘某向平塘县金盆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咨询法律援助相关问题,称2024年7月25日,其停放在停车位的小型普通客车,因陈某驾驶小型普通客车操作不规范受到撞击,双方就赔偿金额分歧较大,多次调解均未果,想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该纠纷。调解员向其详细讲解了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受案范围等内容,但因在接待过程中得知刘某经济条件较好,告知其不符合援助条件。
为快速化解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金盆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就该起纠纷进行调解。通过电话联系陈某,做通其思想工作,在双方同意调解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到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面对面沟通协商。经调解,双方于当日达成调解协议,陈某当场通过微信支付赔偿。
据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群众随时感受到法律援助服务就在身边,平塘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工作日期间均安排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接待群众咨询和受理审核法律援助申请以及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进行跟踪、回访等,做到说好每一句话、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开展热情、文明的法律服务。
同时,平塘县有效整合法律服务资源,针对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受案范围、办理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提升法律素养和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能力。2024年以来,共培训人民调解员1200余人、“法律明白人”1100余人、法律援助志愿者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