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格物致知与经营境界
  ■ 胡正森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在中国古代儒学界争论了两千多年,称为“格物致知”学案,明末大儒刘宗周说: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格物致知这一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和智慧。儒家的理学和心学这两大派别对格物致知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是格尽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才能修炼一颗成圣成贤的心,从而成圣,认为理在心外。陆王心学则认为格物致知是格正心中不正不善之理,才能修炼一颗成圣成贤的心,从而成圣,认为理在心内。阳明先生1508年被贬谪到贵州修文龙场驿任驿丞时,在人生仕途的最低谷,伤感心情最低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状况下。“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仍然不停地追求成圣。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经过的事、见过的人,思考怎样做,怎样做才正确?怎样才能成为圣人?静坐澄心,躬身反省,有一天夜里,他终于顿悟了,大悟格物致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阳明先生认为: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物,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格物的过程就是正心的过程,致知就是致良知。格物致知就是为善去恶,体认、扩充、践行良知,绽放人性的良知光辉。
  企业家经营企业就是格物,格经营企业之物,以良知去经营企业就是致知,在经营企业中扩充和践行良知。心之不正?那么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中有哪些心之不正?这心之不正就是私欲、贪欲、物欲太多、太大、太重,纵观搞不好的企业,都是企业家没有止住欲望,企业搞不好的六个主要因素:一是被杠杆撬翻的,二是被产能胀破的,三是被风险击溃的,四是被内耗耗掉的,五是被忽悠搞败的,六是被折腾拖垮的。
  企业家要去其心之不正,就是要去掉过多的私心、过大的野心、过重的贪心,让良知的光辉照耀企业前行,如此,就是企业家格物致知。阳明心学倡导要去私欲,存天理。如何去私欲?王阳明先生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同理,企业家减得一分贪欲、私欲、物欲,并止住这些欲望,便会复得一分做好企业之理,这是多么的轻松快乐、潇洒超脱,这是多么的简单容易。按照这个逻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止欲。
  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止欲,怎样去止欲?要自省、自足、自强。
  首先要自省,自我反省。没有把企业经营好?不要埋怨当下,抱怨政府,责怪他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要反问自己十个问题:头脑是否清醒、贪欲是否止住、调研是否充分、分析是否透彻、决策是否科学、选择是否正确、用人是否得当、风险是否防控、措施是否有力、执行是否到位。阳明先生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大意是我们必须反省自己,若只去责怪他人,只看见别人的不对,看不见自己的错误。如果能反省自己,才发现自己有许多错误,哪有时间去怪这怪那。
  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困难还是容易、掌声还是责备,企业家知一念善便去好善,知一念恶便去恶恶,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以良知去经营企业就是修行,以良知去修行就是经营企业,经营企业的艰辛路程就是修行的心路历程,经营即修行。因而经营的本质就是修行。企业家要以善修心、以事练心、以人交心、以企润心。
  第二要自足,自我满足。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们要遵循本位,不负当下,立足实业、坚守主业、实干兴业,不能希高慕大,不要有非分之想。非分之想就是私欲,私欲就是不合理的、不正当、不正道的欲望,每个企业的使命不一样,但企业家办企业的初心大体一样。企业家办企业的初心大体上是五有:有钱、有福、有寿、有为、有乐。实现“五有”以后,如果企业家忘记初心,动摇心性,就会背离中庸之道,违背天理大道,偏离人生的主航道。走向极端,酿成悲哀,反者道之动,“五有”变成“五无”。
  有钱的悲哀是:德不配位,得而失去;
  有福的悲哀是:有了幸福,却感孤独;
  有寿的悲哀是:财富有了,身体垮了;
  有为的悲哀是:利己有为,利他无为;
  有乐的悲哀是:快乐无度,乐极生悲。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无私故能成其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德与财、家与国的关系,企业家就会从欲望的深渊中解脱出来,就会得到最大的满足,《道德经》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三自强,自我强大。很多朋友问我,学习阳明心学有什么好处,好处是:疗心强心,心明眼亮。人最难治疗的病是心病,贪心、私心、野心。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要强心。心明眼亮,就是要心如明镜、内心通透、符合天理,看清自己、看清问题、看清未来,行走正道、行走大道、行走善道。
  要自强,就要事上练,事上练是阳明心学的方法论,事上练不仅是练事,更是练心,让心变得强大。阳明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阳明先生还用金子的冶炼来比喻“事上练”:“譬之真金之遇烈火,愈锻炼,愈发光辉。此处致得,方是真知;此处格得,方是真物”。大意是人正如真金遇到烈火,越锻炼,越发光辉。此处能经得住,才是真知;此处能解决问题,才是大本事。不干事,没有事;要干事,就有事;干大事,事就越大,越磨炼我们心,久久为功,坚强无比,如此我们才能肩负企业的使命,承载民族复兴的希望。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这是多么伟大的时代,也是充满挑战的时代;这是何等庆幸的时代,也是企业艰难的时代。经济下滑,市场疲软,流动性差,企业难搞,生意难做,老板难当。当此之时,无比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向上突破,自我突围。怨天尤人没有用,要自省;消极“躺平”没有用,要自强;坐等靠要没有用,要自救!要用自我革命、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三种办法去攻坚克难,摧城拔寨,突破困境!只有抬起头,向上看,才能见到希望的曙光;只有站起来,向前走,才是发展唯一的出路;只有鼓起劲,向外冲,才是突围该有的样子!
  (作者系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