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征文选登
建议全国人大采用“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之规范表述
  ■ 林可松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汉字的海洋中,姓氏与笔画排序不仅是一项实用的技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规范、统一应用这一技术,使之既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又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使用统一规范表述,很有必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最高立法机构,其每一项决策和行动都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和人民的意志。在人大代表、主席团等名单的排序工作中,采用何种排序方式,不仅关系到名单的呈现效果,更关系到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政治文化的和谐统一。
  通过查阅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资料获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名单“按姓氏笔划为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按姓名笔划排列”;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名单“按姓名笔划排列”;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简介“按姓氏笔划排列”;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按姓名笔划排列”,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名单“按姓名笔划为序排列”。
  对这些表述逐字逐词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全国人大在公布有关名单时,在具体的表述方式上存在用词不统一、欠规范的问题。诸如常用“按姓名笔划排列”“按姓名笔划为序排列”“按姓氏笔划为序”等表述,不仅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仔细分析研究历届人代会有关名单排列之表述方式,其用词大同小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姓氏”和“姓名”;其二是“笔画”和“笔划”。如果我们站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高度审视,使用统一规范的表述,很有必要。
   沿用“姓氏”传承文化
  中华姓氏的起源与发展独具特色。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深入到炎黄子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承和发扬姓氏文化,对于提高民族品格,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同姓氏人名多,各民族、各领域还有复姓或冠姓人名,少数民族双、多字姓氏或无姓氏人名,前置尊号的人名以及法名、艺名、笔名等,所以按“姓氏”笔画很难涵盖炎黄子孙所有人名之排序;另一方面,又由于我国大多数人名以首字为姓氏,长期以来,各行各业根据汉字笔画排序的名单沿袭了“以姓氏笔画多少为次序”的标注体例,“按姓氏笔画排列”约定俗成地被视为“按姓名笔画排序”“按汉字笔画排序”或“按首字笔画排列”等。“按姓名笔划排列”作为全国人大最为常见的表述方式,尽管被少数语言文字专家学者认为是科学规范的最好的表述,但是难以为大众乐意接受与认同,甚至可能被误解为“按姓和名笔画总数排列”。倡导“按姓氏笔画排列”,凸显“姓氏”排序的重要性,有利于中华姓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使用“笔画”体现规范
  汉字笔画排序最权威的国标文件是1999年公布的《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此文件为汉字笔画排序规定了细则,加之《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1997)、《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2009)、《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2009)、《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1999)、《汉字部首表》(2009)、《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等现行国家标准,使汉字排序有“法”可依。《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部首检字表编排次序“按笔画数由少到多顺序排列”,并“另有《难检字笔画索引》备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排序”词条给出了“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例句;《党组织选举工作手册》附录了“姓氏笔画排列顺序索引”……这些都足以说明“笔画”是规范用词。而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的有关名单排列却一直在使用“笔划”,显得不够规范;按照规范的写法,应当写为“笔画”。因为“笔画”是教育部、国家语委2001年12月19日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词形,全国人大理应从2002年或第十届人代会开始带头模范使用,做好表率。
  遵用《手册》维护权威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编著的《党组织选举工作手册》于1995年首次出版,并于2001年、2011年、2021年先后修订再版,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手册》是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的权威指导用书,也是广大党务工作者特别是组织工作者的常用工具书。《党组织选举工作手册》“附录四:姓氏笔画排列顺序索引”对于按姓氏笔画排列顺序做了三点具体说明(一、姓按字的画数多少排列。同画数的姓字按起笔一、丨、丿、丶、乛的顺序排列,画数和笔形相同的字,按字形结构,先左右形字,再上下形字,后整体字。二、姓字相同的,单字名排在多字名之前;多字名依次看名的第一、第二字……先看画数,后看起笔顺序,再看笔形。三、复姓字也按第一个字笔画画数多少排列,笔画相同的按笔形排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无疑是规范、权威的表述,具有示范与引领作用,值得仿效。
  其实,“按姓氏笔画排序”作为最为常见的表述方式,已为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广泛应用。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中共中央组织部2024年度拟录用工作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中央宣传部直属单位2024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公告面试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公告面试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就连全国人大机关直属事业单位2022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公告面试名单“同一职位考生按姓氏笔画排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依据汉字笔画参数给人名排序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体现公正、维护团结的复杂的语文工作。建议全国人大从文化传承、文字规范、政治和谐的角度出发,在今后排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率先垂范,不仅采用“姓氏”“笔画”用词,而且遵照《党组织选举工作手册》,将类似的表述统一调整为“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这不仅体现了对中华民族深厚姓氏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彰显了对严谨与规范精神的坚守;不仅有助于提升全国人大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作者系温州大学副教授)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