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老崔调解室”用心为民解纠纷
  ■通讯员 杨辉
  “老人家,这么大早就在菜地里忙活呀,过来喝杯水休息一下。”近日,思南县公安局张家寨派出所辅警崔中强远远地对正种油菜的村民冉龙刚喊道。
  “老崔,你又来了,今天来是给我们宣传安全防范还是政策讲解呢?”冉龙刚向崔中强说道,随后朝周边有群众的地方大声喊道:“大家快来了,老崔又给我们送‘福利’来了。”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思南县公安局张家寨派出所依托民警辅警对辖区人熟、地熟的情况,深入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早管控、早回访“五早”措施,2023年10月16日,在长江村创建了第一个村级调解室——“老崔调解室”,不断助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依托“两熟”,创建品牌调解室。张家寨派出所聚焦辖区治安现状和要素特点,紧密结合民辅警对全镇人员结构、地形特点的熟悉情况,尤其是以崔中强为代表,他用“脚步”丈量着辖区的土地面积,用“记忆”绘就了辖区的一幅“活地图”,与群众的关系更是从一开始的陌路人到现在的无话不说、打成一片。
  以点带面,品牌警室全覆盖。通过长江村“老崔调解室”取得的成效,在全镇进行推广,“老崔调解室”成员从辅警崔中强1人发展到覆盖全镇23个村寨(社区)的81名,这81名成员中有村干部、热心群众、退休职工等等,让23个村居都有了自己的“老崔调解室”。
  警室下沉、事发现场讲真理。“老崔调解室”创建人崔中强结合在纠纷调解过程中的一些案例,发现调解地点远离事发现场,调解质效大打折扣。因此,“老崔调解室”将纠纷调解现场搬至事发现场,采取现场办公,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不清的场面变为在现场让真理、让事实说话,极大提升了纠纷调解成功率。
  “老崔,这里的归属周边邻居都知道,从祖辈下来就是我们家在耕种,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他家的了。”冉某江说道。
  “老崔,不是他说的那样,这个地方是他家修房子的时候,占用我家地基后,用这块地方置换的。”冉某双说道。
  老崔说:“你们不要慌,我在调解前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走访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查阅了往届村委会发放土地流转费,证实了这块地方的归属权。经过‘老崔’的大量工作,以及在村里面几位德高望重老人的用心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2023年10月,张家寨派出所在长江村创建了“老崔调解室”后,该村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36.57%,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46.58%;“老崔流动调解室”还在事发现场开展土地、森林等边界权限纠纷调解14起,调解成功率100%。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