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德江县枫香溪镇八一爱民学校: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学生在德江县人武部官兵的指导下进行军事竞技体验。

  ■ 记者 张斌
  “在我们学校,有不少留守未成年人,他们过生日时,学校门口一家烤鱼店老板都会免费为他们庆祝生日。”近日,记者走进德江县枫香溪镇八一爱民学校采访时,老师们称这家烤鱼店的老板坚持用爱关心该校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成才。
  “小时候,我也是留守未成年人,吃过苦,受过累,如今能帮助别人的孩子也是一种幸福。”烤鱼店老板宋建波是贵阳人,近几年与妻子杨红飞在枫香溪镇开烤鱼店,见八一爱民学校老师认真育人,遂决定为该校留守未成年人免费过生日,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走进八一爱民学校,校园干净整洁,布局对称,环境优美,绿草如茵。校园内建有宽敞的足球场,“长征园”“爱军园”“军娃书吧”“红色文化墙”“学生军事体验园”格外醒目。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贵州省军区、铜仁军分区、德江县人武部、德江县教育局军地联动,投资197万元共同打造的红色文化示范学校。”该校校长陈晓峰说,学校始终秉承“传承长征精神,笃志明礼成才”为校训,遵循“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八一爱民学校与中共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会址毗邻,是200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援助、第三军医大学承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系全国红军长征沿线103所八一爱民学校之一。学校被群众誉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赢得家长一致好评。
  近年来,八一爱民学校将“枫香溪会议”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定期组织学生瞻仰红色纪念地、举办红色文化知识讲座、歌唱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等,让红色基因在学校生根发芽。
  学校始终立足地方特色,将红色文化搬进校园。先后建成“长征园”“爱军园”两个红色文化长廊,建设红色英模墙,升级改造“军娃书吧”,完成军事体验场地的建设,将红军的长征故事、红军艰难成长故事等红色文化融入其中,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义务教育“双减”有机结合,组建红色文化解说兴趣小组,在全校遴选一批学生解说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集中培训,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解说,在解说中懂得历史,传承精神,激励后人。
  同时,学校每周固定一天为全员诵读红色经典日,每学年组织开展一堂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以此激励学生自觉读红色经典,知晓红色故事,撰写红色文章,讴歌红色传承,进一步了解红三军在枫香溪的革命历史;把作息铃声设置为红歌,每天中午固定15分钟为红歌传唱时间,每学年举办一次红色经典歌曲传唱大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教育。
  此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为陆军军医大学官兵书写一封感谢信,汇报自己在红色精神引领下的学习、生活情况,在被红色文化陶冶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组织学生每周根据自己阅读的红色书籍,撰写红色读书笔记,鼓励学生踊跃在文化专栏进行张贴,通过展示作品,比对阅读情况,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每学年邀请武装部门、国防部门到校为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军事教育,开展军事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安全意识,磨砺学生坚强意志,树立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利用清明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到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碑前开展纪念活动,在缅怀英烈的同时,让孩子们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促进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成立18年以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孩子成长成才,教学质量综合考评连续多年在全县乡镇完小中排名第一。先后获首批国家级足球示范校、贵州省首批十佳“乡村学校少年宫”、贵州省第八批“绿色学校”、贵州省“语言文字示范校”、首批国家级“足球示范校”及贵州省“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称号,是德江县唯一一个市级校园足球训练基地。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